答王百谷虎丘送别

林栖同倦鸟,山寺晚钟残。

霜涸秋潭冷,风疏夜磬寒。

榻方悬半偈,锡更指长干。

尝就浮丘听,难禁别鹤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虎丘山寺送别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离愁别绪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首联“林栖同倦鸟,山寺晚钟残”,以“林栖”和“倦鸟”比喻诗人与友人如同归巢的鸟儿,疲惫地栖息在山寺之中,而“晚钟残”则暗示时间的流逝,预示着分别的到来。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颔联“霜涸秋潭冷,风疏夜磬寒”,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秋潭因霜冻而干涸,显得格外冷清;夜磬声稀疏,似乎也带上了寒意。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增强了离别的哀愁。

颈联“榻方悬半偈,锡更指长干”,描述了分别前的场景。诗人与友人坐在榻上,或许正在谈论佛法,用“半偈”形容谈话内容的精简而深刻;“锡更指长干”可能是指僧侣手持锡杖,指向远方,暗示着离别后各自将前往不同的地方。这一联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元素,又蕴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尝就浮丘听,难禁别鹤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在分别之际,诗人曾试图倾听仙鹤的鸣叫,以此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但最终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离愁。这里的“别鹤弹”可能是一种隐喻,象征着友人离去后留下的空虚和哀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5)

洪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蒋墅晓行

晓发渡金坛,星疏月未残。

三峰如句曲,百折似严滩。

村杵和霜下,渔灯隔雾看。

吴歈多苦调,并入橹声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信公还豫章分得十五咸

朔风迎溯水,吹雪上寒岩。

怅别应千结,封题只半函。

香垆烟渐敛,湖口月初衔。

遥想章江外,钟声落夜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咸]韵

寄武氏园居即事

雨后微风不度池,柳条犹拂镜中丝。

凭阑只与禽鱼共,水底月明方自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经衲头庵忆法秀禅师

绽衲居无定,双林一岭分。

磬声和断续,香霭逗氤氲。

石径连疏竹,溪流隔片云。

丹书征出处,已是不逢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