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其一)

白纻棼莫缉,纫兰作衣袪。

朝兮日所暴,暮兮雨所濡。

木瓜谅微物,期报乃琼琚。

芳华辞甚妙,赠我不如无。

形式: 古风

翻译

白色的纻麻无法缝制,我用纫兰制成衣裳祛除寒意。
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雨水润湿。
木瓜虽是微小之物,但期待回报的是珍贵的琼琚。
你的芬芳辞藻极其美妙,赠送于我反不如不赠。

注释

纻:纻麻。
棼:纷乱。
缉:缝制。
纫兰:用线缝合兰花。
袪:祛除。
朝兮:早晨的时候。
暴:照耀。
暮兮:傍晚的时候。
濡:湿润。
木瓜:一种水果,这里比喻微不足道的礼物。
谅:确实,实在。
微物:小东西。
期报:期待回报。
琼琚:美玉,比喻珍贵的礼物。
芳华:美好的言辞。
辞:辞藻。
妙:美妙。
赠:赠送。
不如无:不如不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诗人以白纻纤维比喻自己的情意,表达对苏翰林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棼莫缉"象征着情意虽浅,但心意诚挚;"纫兰作衣袪"则寓言自己愿意以真诚的心意来回报对方的关怀。接下来,诗人通过"朝兮日所暴,暮兮雨所濡",形象地描绘出这份情谊如同日晒雨淋,经受考验,坚韧不渝。

"木瓜谅微物,期报乃琼琚"引用了《诗经·卫风·木瓜》中的典故,以微小的木瓜比喻自己的心意,希望能以珍贵的琼琚(美玉)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意。然而,最后两句"芳华辞甚妙,赠我不如无"却出人意料地表达了诗人认为对方的赠予过于美好,反而让自己感到承受不起,不如没有这样的赠予更能体现对方的尊重和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通过细腻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独特理解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示张仲原秀才二首(其二)

城头急雨昏长川,城边清流鸥鹭闲。

城西云黑电脚落,斜日正在城东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礼部移竹次韵李员外文叔

东南之美者,见伐以直干。

岂如此君疏,犹作此郎玩。

此郎乃在此,无乃材亦散。

平生吉甫颂,意鄙枚叔乱。

坐狂得此冷,对竹头帻岸。

尚思杀青书,充宇白虎观。

恐此愧子猷,还成倚楹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再用发字韵谢毅父送茶

开门睹雉不敢发,滞思霾胸须澡雪。

烦君初试一枪旗,救我将隳半轮月。

不应种木便甘棠,清风自是万夫望。

未须乘此蓬莱去,明日论诗齿颊香。

形式: 古风

再用治桥韵奉送毅夫按部将行

降羌当有甲齐山,叛虏应无马量谷。

莫忧斗米千钱贵,自可航河一苇足。

绣衣不但捕群偷,赦书蠲租亡者复。

知吾劳倦神亦充,白发何妨面如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