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公亮超然见和因寄复答之》。诗中以“高人”开篇,巧妙地将“高人”与“秀句”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入幽微”三字,描绘了诗人的作品如同深藏于幽暗之处的珍宝,需要细心挖掘才能发现其价值。接下来的“濯出秦川锦一机”,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作品比作织出了秦川美景的织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品的精美与独特。
“剪制未为春步幛,暗投先作夜行衣”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创作才华。前一句通过“春步幛”这一形象,暗示诗人的作品如同春天的帷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后一句则以“夜行衣”比喻,说明诗人的作品在夜晚也能给予人光明与指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诗人的技艺,也表达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语尊九鼎真难荷,意的千钧善发机”两句,运用了“九鼎”这一古代象征权力与权威的物件,以及“千钧”这一形容力量巨大的词语,强调了诗人的作品承载着深厚的思想与情感,需要读者用心去品味与领悟。同时,“善发机”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作品中蕴含的智慧与启示,如同机关一样,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与灵感。
最后,“早晚杖藜松下见,应疑刘远谷中归”两句,表达了诗人期待与读者再次相遇,共同探讨与分享作品中的奥秘与美好。这里借用“刘远谷中归”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交流与合作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人”、“秀句”、“九鼎”、“千钧”等意象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对作品深刻内涵的探索与追求,以及与读者之间心灵相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