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亮超然见和因寄复答之

高人秀句入幽微,濯出秦川锦一机。

剪制未为春步幛,暗投先作夜行衣。

语尊九鼎真难荷,意的千钧善发机。

早晚杖藜松下见,应疑刘远谷中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公亮超然见和因寄复答之》。诗中以“高人”开篇,巧妙地将“高人”与“秀句”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入幽微”三字,描绘了诗人的作品如同深藏于幽暗之处的珍宝,需要细心挖掘才能发现其价值。接下来的“濯出秦川锦一机”,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作品比作织出了秦川美景的织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品的精美与独特。

“剪制未为春步幛,暗投先作夜行衣”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创作才华。前一句通过“春步幛”这一形象,暗示诗人的作品如同春天的帷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后一句则以“夜行衣”比喻,说明诗人的作品在夜晚也能给予人光明与指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诗人的技艺,也表达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语尊九鼎真难荷,意的千钧善发机”两句,运用了“九鼎”这一古代象征权力与权威的物件,以及“千钧”这一形容力量巨大的词语,强调了诗人的作品承载着深厚的思想与情感,需要读者用心去品味与领悟。同时,“善发机”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作品中蕴含的智慧与启示,如同机关一样,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与灵感。

最后,“早晚杖藜松下见,应疑刘远谷中归”两句,表达了诗人期待与读者再次相遇,共同探讨与分享作品中的奥秘与美好。这里借用“刘远谷中归”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交流与合作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人”、“秀句”、“九鼎”、“千钧”等意象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对作品深刻内涵的探索与追求,以及与读者之间心灵相通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瑞香花

灵根闻是花中瑞,可怜亦肯乘春开。

色深卷肉浅巴锦,香浓入骨生秦梅。

也知秀丽不群品,最宜阴洁幽庭栽。

落英红叶不忍扫,从教狼藉蒙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别灵源禅师

平生风骨秀琳琅,水镜胸怀未易量。

声利光中忙趣少,烟霞影里淡心长。

云泉隐德无情动,猿鸟侵身不乱行。

他日定归当卜筑,青藜紫蕨壮诗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许秀才

虬髭铁面鹤精神,水鉴心胸不受尘。

吹耳松风靠藜杖,敞衣山月岸纶巾。

虎头猿臂成何事,道骨方瞳亦可人。

他日西湖如过我,饮君一味武林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轸上人之匡山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逢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碎夜谈皆可听,烟霏秋岭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麈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