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枯苗一著雨,田畴经芊芊。
蛰虫一逢春,窟穴声阗阗。
馀民望小定,甚于饥渴然。
昔何好弄兵,今何知服田。
急流无住鱼,晴空有飞鸢。
干戈未肯息,百里无人烟。
去年科徭重,剜疮在眼前。
父子不相保,悲泣空自悬。
新官榜往催,观者塞市廛。
全活数万众,此恩大如天。
人生能几何,饮啄皆前缘。
聚水盈科进,缺月及时圆。
唯谋官职高,未必子孙贤。
有意行王道,愿言书七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之后百姓生活困苦的画面。开篇“枯苗一著雨,田畴经芊芊”两句,通过对春雨滋润枯萎农作物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复苏,但紧接着“蛰虫一逢春,窟穴声阗阗”则透露出一种生机勃发却又不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破坏的哀叹。
接下来的“馀民望小定,甚于饥渴然”和“昔何好弄兵,今何知服田”两句,则直接描写了战乱中百姓的困顿与失望。他们期待着平静的生活,但往日的战争却让人们体会到了饥饿和渴望的痛苦。
诗中“急流无住鱼,晴空有飞鸢”两句,用自然景象烘托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紧接着,“干戈未肯息,百里无人烟”则直白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毁灭和荒凉。
“去年科徭重,剜疮在眼前”两句,通过对往昔征税之重的回忆,强化了战乱后社会经济的困境。父子不能相互保护,悲泣成为了常态,这种情感的表达充满了无力感和绝望。
然而,在诗的后半部分,“新官榜往催,观者塞市廛”和“全活数万众,此恩大如天”两组句子,则描绘了一位新任官员带来希望的情景。他们在努力维持秩序,拯救民众,这种行为被比喻为天赐的恩惠。
诗人随后通过“人生能几何,饮啄皆前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宿命观点的感慨。而“聚水盈科进,缺月及时圆”则是在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谦逊态度。
最后,“唯谋官职高,未必子孙贤”和“有意行王道,愿言书七篇”两组句子,诗人表达了对追求高位者的警醒,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想要通过文学作品来传递正义之道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表现出战争与和平、破坏与重建之间的矛盾,以及诗人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不详
昔闻释流号自然,栖遁龙潭山之巅。
为怜旱魃赤兹上,积薪自焚上告天。
感得天公沛霖雨,至仁一念周万宇。
人心如此苟不传,天下谁复为伊吕。
我欲筑室祠其下,以愧知己忘物者。
勒吾之言石之中,欲雨歌此呼卧龙。
士耻无名字,吾儿早振声。
侯家荣经山水县,胜致绝出西南州。
勿贻麟楦笑,千古愧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