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无挠归婺源

真人真人归何许,当在白岳之颠婺源之浒。

五岭太炎谁作主,谷城黄石堪与语。

真人韬略足龙虎,龙幻奇文虎作武。

粤江烟静波无澜,将军高卧閒且閒。

旗悬太白风不动,弧挂绣氂不用弯。

真人袒裼处其间,招邀韩生时往还。

酒熟数浮鹦鹉杓,香醲频爇鹧鸪斑。

鹧鸪斑羽声初歇,叫落岭南枝上月。

月照寒花尽着霜,风吹海浪翻成雪。

真人见此起乡怀,巾垂折角步麻鞋。

挥手欲辞岭月去,直上天门踏绿苔。

绿苔绿苔踏欲裂,涧底寒泉声哽咽。

岭外游人日日来,曾见真人之奇节。

真人去粤粤山愁,真人还婺婺源幽。

白岳山头栖白鹤,婺源江畔跨青牛。

不须南北别踪迹,看取冰心照九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神秘的“真人”形象,他隐居于白岳之颠,与自然界的元素如龙、虎、白云、月光等和谐共存。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这位“真人”的超凡脱俗与深邃智慧。

诗的开头以“真人真人归何许”引出主题,随后描述了“真人”所在之地的壮丽景色和其与自然界的互动,如“龙幻奇文虎作武”、“旗悬太白风不动”。接着,诗人通过“将军高卧闲且闲”、“酒熟数浮鹦鹉杓”等细节,刻画出“真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友人的交往,如“招邀韩生时往还”。

诗中还描绘了“真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情感反应,如“鹧鸪斑羽声初歇,叫落岭南枝上月”,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巾垂折角步麻鞋”,并表达了“真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如“岭外游人日日来,曾见真人之奇节”。

最后,诗以“真人去粤粤山愁,真人还婺婺源幽”收尾,表达了对“真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其回归的期待,同时通过“白岳山头栖白鹤,婺源江畔跨青牛”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真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真人”形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收录诗词(492)

韩上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别孙无挠

双剑匣丰城,曾受张华识。

一璧藏荆山,亦被卞和得。

世之剑璧宁无多,不遇张卞将如何。

送君之行无可赠,感激往事扬高歌。

君之利器不事磨,君之莹洁何庸摩。

徒然拓落归前道,弃置深山掩绿萝。

绿萝绿萝汝本无情物,瑟瑟秋风轻自拂。

自从四皓守商颜,久矣豪雄多没汨。

饮君酒,送君行。造物甚乳虎,壮者谁能撄。

风号万叶震,水激幽涧鸣。

饥杀金凤皇,落尽梧桐树。

肯杂枳棘林,枉触鸱枭怒。

浊洁各有怀,彼此讵相顾。

送君之行当日暮,一声白鹤横空度。

此调祇可令君知,道上逢人慎勿吐。

形式: 古风

真仙大佛歌赠蔡五岳明府

蔡先生,尔有含霜饮露之神骨,又有餐霞映日之仙颜。

心游西域旃檀国,足踏东海蓬莱山。

自从混沌既剖,战争以还。

长平一坑四十万,中间岂必尽愚顽。

亦有缠婴世网,无处逃閒。

亦有沉酣俗味,辄起嗔贪。

达磨大士久逃龛,紫气清牛已出关。

辟支小禅空浪谈,金水竭尽发䰐鬖。

先生挺足起其间,左招桂父右揖瞿昙。

慧识灵心方寸涵,烟霞世界一肩担。

亦尝莆田试宰,香山治蛮。

鲤湖九漈声潺湲,十洲缥缈期跻攀。

先生身佩灵箓,口诵法函。

瑶琴再鼓清风含,绕城桃李色斓斑。

轻刑薄赋惠市阛,饮冰嚼檗情如甘。

两地棠阴比召南,即今凫舄影高翾。

宫阙金陵碧汉参,粉署委蛇动佩环,何殊内殿鹓鸾班。

先生劝上帝以好生为大德,以清静为乐耽。

趾如仁麟不轻践,啄如威凤不多婪。

无怀葛天当再见,清都乐国夫何惭。

出入阊阖整朝簪,苍龙夹毂狮象骖。

真仙大佛现尘寰,何必远数如来及老聃。

形式: 古风

送新兴杨明府内召

杨公今世之奇才,手携剑匣芙蓉开。

一挥兕革无停滞,白日却走天边雷。

雷声震霹雳,公心贯金石。

万树桃花待雨妍,千寻帝阙翔金舄。

兴之为邑杂百蛮,胡为春锦绚斓斑。

任公并剪一割裂,顾见草木生姿颜。

即今入践司农职,万户苍生待食息。

但用先年蔽芾棠,何忧不覆千林翼。

余之良友有二黄,天闲飞黄总莫方。

大黄已跃天门去,惟馀小者尚傍徨。

此皆渥水神龙种,不与野马争腾骧。

公曾并回伯乐顾,一进一却庸何伤。

嗟予未获就公厩,见公倒屣惟恐后。

土木形骸本足嘲,况此镆铘久生绣。

公一摩之光怪露,万丈虹霓为公吐。

夜夜朝朝风雨声,欻然紫气冲云雾。

送公之行予无言,但向江头把绿荪。

大黄誓不忘国士,小黄岂负信陵恩。

丈夫报德应有在,委露输尘安足论。

形式: 古风

戊申七夕社集万伯文园亭

七月七夕云无阴,遥望银河深不深。

牵牛住轭非无意,织女停梭会有心。

流光荏苒含雕户,芳沼平涵堪共溯。

怪石如从槎上来,危桥似可空中度。

十二栏干曲曲低,个中豪客尽能诗。

虽无天上鸳鸯锦,剩有人间懊恼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