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所作,名为《闻富郑公少时随侍至此读书景德寺后人为作祠堂因跋余旧诗后以自嘲(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交加,内心却能保持一份宁静与淡泊的情怀。他以一杯酒自慰,尽管身体欠佳,但精神上却能享受这份孤独与闲适。
“海气昏昏又啸风”,开篇即描绘出一幅风雨交加的画面,海面上雾气弥漫,狂风呼啸,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壮阔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被外界的恶劣环境所影响,反而在“一杯扶病”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要时供”一词,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简单追求,也暗示了他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
接着,“三年闭户儿童怪,千古闲情我辈钟”两句,通过对比儿童的不解与诗人内心的闲情逸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他选择在闭门不出的日子里,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自由,这种闲情逸致仿佛跨越了时间的界限,成为了他独有的精神财富。
最后,“若得黄甘应手种,更求青李莫函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希望能在生活中找到像黄甘和青李这样的美好事物,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让它们成为自己心灵的寄托和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中流露出的那份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又悠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