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亮垣归省(其三)

无奈乡心剧,看君独著鞭。

祇因供菽水,不为忆林泉。

莱子斑衣日,相如负弩年。

故山宁久卧,清庙待朱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韩日缵所作的《送黄亮垣归省》其三,通过“无奈乡心剧,看君独著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深切情感与不舍。诗句中“乡心剧”描绘了强烈的思乡之情,“独著鞭”则展现了友人独自踏上归途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

接着,“祇因供菽水,不为忆林泉”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友人归乡的真正原因——为了照顾家人,而非追求隐逸生活。“祇因”二字强调了归乡的动机纯粹,而“供菽水”则形象地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平凡与责任,体现了对家庭的深情厚意。

“莱子斑衣日,相如负弩年”这两句运用典故,分别引用了《孝经》中的“莱子斑衣”和司马相如的“负弩”,前者象征着孝顺父母,后者则暗示着官职显赫。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巧妙地将友人的归乡行为与古代孝道和仕途成功相结合,既赞美了友人的品德,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故山宁久卧,清庙待朱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后能享受宁静生活的期待,同时也希望友人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如同清庙之中的朱弦,寓意着友人不仅在家中能安享天伦之乐,也能在社会上有重要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深厚感慨,也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507)

韩日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七夜再集李伯襄楼上(其一)

为爱清秋赏,招邀更倚栏。

故人殊共此,圆魄未须残。

拚醉酬良夜,惊衰怯早寒。

楼前移几尺,频起把杯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十七夜再集李伯襄楼上(其二)

不分楼头月,无端三五过。

梧凋空玉井,桂濯尚金波。

客思当秋倍,豪心对酒多。

况逢白社侣,无惜朱颜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秋日喜吴光卿孝廉至招同李伯襄太史曾元鲁比部黎有道山人小集(其一)

相隔频音问,相逢是帝乡。

风尘怜客况,词赋满书囊。

霜叶留馀绿,篱花绽早黄。

东山秋色好,到此可能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秋日喜吴光卿孝廉至招同李伯襄太史曾元鲁比部黎有道山人小集(其二)

羡尔囊中草,篇篇语可惊。

诸公欣共赏,季子早知名。

幸及黄花候,同寻白社盟。

孤尊今夕意,须尽掌中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