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锦贻魏洪二侍郎

修竹本孤直,丛蒿掩翳之。

丛蒿岂不蕃,竹色青不移。

经星丽崇霄,阴雾蔽其辉。

终焉安得蔽,阴雾宁几时。

小人抱龌龊,君子素肯违。

青蝇与贝锦,盈庭腾诽辞。

平陆起波涛,岂云天可欺。

天道固包含,堲谗有往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修竹和丛蒿为喻,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比修竹的孤直与丛蒿的繁茂,暗示了人格的高洁与世俗的纷扰。修竹虽孤直,却能保持本色不变,象征着君子的坚守与清高;而丛蒿虽繁茂,却无法遮蔽修竹的青色,寓意着小人的喧嚣难以掩盖真理的光芒。

接着,诗人将星宿与阴雾进行对比,星宿虽然微弱,但依然能照亮夜空,象征着君子的美德虽被小人所遮蔽,但终将显现。同时,诗人也借星宿与阴雾的对比,表达了对天道的信仰,认为即使是暂时的阴霾,也无法长久遮蔽光明。

最后,诗人以“小人抱龌龊,君子素肯违”开篇,直接点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原则,而小人则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同时,诗人通过“青蝇与贝锦,盈庭腾诽辞”描绘了小人诽谤君子的场景,强调了君子在面对不公时的坚韧与沉默。

“平陆起波涛,岂云天可欺”一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天道公正的信念,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中,也会有波涛起伏,但这种起伏并不能改变天道的本质,也无法欺骗天道。最后一句“天道固包含,堲谗有往规”,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天道包容万物,对于谗言也有其自然的消解之道,提醒人们应遵循天道,坚持正直,不为谗言所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君子品格的推崇,以及对于天道公正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对小人行为进行了批判,具有鲜明的道德指向性和时代特色。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题梅花有赠

相见桃源下,相送长淮侧。

清谈夜向中,月照蓬窗白。

爱君好心事,况复真颜色。

聊赠玉梅花,交情矢无斁。

形式: 古风

采石夜泊与仰善之夔二侄话别

暮发金陵浦,前瞻采石矶。

渺渺江潮上,娟娟江月辉。

昔离忻乍合,明发念将违。

嘉卉岂乏观,三春艳芳菲。

不如柏与松,凌云起百围。

君子坚贞操,敬哉慎其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鲁港

经旬坐舟中,局蹐心郁郁。

度江见青山,苍翠连延出。

好风从北来,持杯兴浩发。

宛转听棹讴,开蓬对明月。

形式: 古风

九华山

昔年李太白,吟咏秋浦清。

一览九峰秀,被之九华名。

夫容发菡萏,宛然天削成。

苍翠五千仞,日照云锦明。

上与泬寥通,下绝世俗情。

岂无冥栖者,鍊药希长生。

吾将往从之,何由谢尘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