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寒食(其一)

方塘波绿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

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翻译

池塘水面泛着绿色,杜蘅草也显得青翠欲滴。
布谷鸟的叫声如同提壶般悠扬,已经足以令人倾听。

注释

方塘:池塘。
波绿:水面泛绿。
杜蘅青:杜蘅草青翠。
布谷提壶:布谷鸟鸣声如提壶。
已足听:足够倾听。
有客:有客人。
新尝:刚刚品尝。
寒具:冷食点心。
罢:完毕。
据梧:靠着梧桐树。
慵复:懒于。
散幽经:翻阅古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春天的景象,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宁静的氛围。"方塘波绿杜蘅青"一句,通过"方塘"的碧波荡漾和"杜蘅"(香草)的青翠,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布谷提壶已足听",布谷鸟的鸣叫与壶中的水声交织,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山间音乐,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有客新尝寒具罢",描绘了客人品尝完寒食节的传统食品后的情景,寒具可能是清明时节的特色小吃,这暗示了时令的转换和节日的气氛。"据梧慵复散幽经",诗人自己则懒散地靠着梧桐树,不愿再去翻阅佛经,流露出一种闲适和超脱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淡泊的情感,展现了山中寒食节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宋代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山中寒食(其二)

气象才过一百五,且持春酒养衰年。

中林不是不禁火,其奈山樱发欲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山阁夏日寄黄大茂才

几日无缘见叔度,令人鄙吝不能忘。

新篁绕阁薰风细,还肯时来纳晚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馀筒其中复得精妙者二三焉每用之如麾百胜之师横行于纸墨间所向无不如意惜其日久且弊作诗二篇以录其功(其二)

神锋虽缺力终存,架琢珊瑚欠策勋。

日暮闲窗何所似,灞陵憔悴故将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馀筒其中复得精妙者二三焉每用之如麾百胜之师横行于纸墨间所向无不如意惜其日久且弊作诗二篇以录其功(其一)

江南秋兔老毫疏,数字钟王尚贾馀。

因读退之毛颖传,可怜今日不中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