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亭字韵诗呈秀野丈兼简王宰三首(其三)

几年寂寞掩柴扃,抱膝长吟竹下亭。

不向参同论纳甲,且将耘耔付添丁。

思玄赋罢惊遥举,止酒诗成恨独醒。

却笑春风两蓬鬓,飘萧无复旧时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亭字韵诗呈秀野丈兼简王宰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竹下亭中长吟的情景,表达了对学问和生活的深沉思考。

首句“几年寂寞掩柴扃”描绘了诗人多年来的孤独生活,以“柴扃”象征隐居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外界的隔绝。接着,“抱膝长吟竹下亭”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在竹林中的独立形象,通过“抱膝”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专注而深思的状态。

“不向参同论纳甲,且将耘耔付添丁”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传统学问的追求与实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实际关注。“参同”可能指古代的占卜术或哲学思想,“纳甲”则是古代占卜术语,这里暗示了诗人对学问的深入探索。而“耘耔”则与农事相关,意为耕耘与照料作物,表明诗人不仅关注精神层面的学问,也重视物质生活的实际操作。“添丁”则可能是对新生命的期待或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整体关怀。

“思玄赋罢惊遥举,止酒诗成恨独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创作的深刻体验。通过“思玄赋”和“止酒诗”的创作,诗人展现了自己在学术和情感上的独特见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状态的感慨。这里的“惊遥举”可能指的是对远方成就的惊叹,而“独醒”则强调了诗人在清醒状态下对自我与世界的深刻反思。

最后,“却笑春风两蓬鬓,飘萧无复旧时青”两句,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通过“春风”与“蓬鬓”的对比,以及“无复旧时青”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学问、自然、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表达。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三首(其一)

几日春阴锁翠岩,忽惊飞盖度晴岚。

身轻似起烟霞痼,意适宁论禄位贪。

句法旧超常语六,年华今富达尊三。

从容笑语无馀事,兴在南山更向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三首(其二)

几杖归来觅故岩,眼中犹记旧烟岚。

诗情自昔元无敌,世味而今更不贪。

默数流年欣望八,闲寻隐诀话存三。

小生自愧衰颓早,个里凭公为指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三首(其三)

曈曈朝日出高岩,簌簌征衣曳晓岚。

□□向来孤旧意,林泉老去觉真贪。

凄凉烟火一百五,零落交游十二三。

叹□□□□世事,卧吹横笛过溪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秀野泛沧波馆至赤石观刈早稻韵

绿云黄半武夷乡,碧水萦纡一带长。

闻道放船飞皂盖,定知行酒载红裳。

棹讴如贺丰年信,乐饮闲酬此日凉。

禾忝谁言不阳艳,晚炊流咏有馀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