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金武祥所作的《吉安试院戏作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探讨了评价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
首句“频年月旦岂容诬”,意思是说,每年的评价不应被轻易歪曲或不公正地对待。接着,“剖别妍媸列郡殊”则进一步阐述,区分美丑的标准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所不同,强调了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多样性。
后两句“忽忆画眉深浅样,自家知否入时无?”以化妆为例,提出一个问题:回想过去对美的理解(如画眉的深浅),自己是否能判断这种审美是否符合当前的时代潮流?这里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巧妙地引出了对个人审美观念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达了对社会评价体系的反思,以及个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自我认知和适应时代需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