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地异桃源亦自仙。权为藕孔避兵人。

洞猿野鹤许忘年。

鬓色莫凭林色染,泉声何似杀声寒。

又防流去作狂澜。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其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性的深沉思考。

首句“地异桃源亦自仙”,以“桃源”这一隐喻,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充满仙境之感的地方,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向往与追求。这里的“地异”不仅指地理上的差异,更暗含着心灵世界的独特与超脱。

“权为藕孔避兵人”一句,通过“藕孔”这一意象,巧妙地将避难者与自然界的生物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在战乱时期人们寻求庇护的艰难与无奈。这里的“权”字,既体现了避难者的暂时性,也蕴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洞猿野鹤许忘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与自由的主题。洞中的猿猴与山间的鹤鸟,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灵,它们不受时间束缚,自由自在,与人类社会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鬓色莫凭林色染,泉声何似杀声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界的宁静与人类社会的残酷进行对比。鬓发的白与林木的绿形成反差,泉水的清澈与战争的血腥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深切同情。

最后,“又防流去作狂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危机的警觉。这句话既有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担忧,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浣溪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68)

杨玉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探芳信.元夕,和梅溪

箭催晓。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

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

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

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报道。雁来了。

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

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

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

形式: 词牌: 探芳信

绕池游.唐圭璋自蜀寄题双树居词,依韵酬之

渺繁华梦,回首蛮荒投老。春渐暮、伤心花事了。

云乡水国,只有相依鱼鸟。吟壶天小。到门峰绕。

水仙琴操。聊学孙登长啸。黄龙事。惆怅鱼鸿杳。

题门烟晓。飞到阳春高调。千里明月,屋梁落照。

形式: 词牌: 绕池游

选冠子.为冼玉清女教授题手拓邝湛若先生玛瑙冠图

入地沈沈,切云岌岌,明福潜光重灿。

岸帻吟风,投簪遁世,有约罗浮虚愿。

海雪堂空,二雅音微,一琴血溅。

算南冠不死,红羊劫后,流花波咽。

曾见说、名士天涯,蛮娘云亸,犵鸟獐花昏旦。

撄锋免胄,结带殉缨,惹起琅玕镌怨。

晞发楚魂,栉沐高凉,芳薰钗钿。

况弁髦非敝,膏泽留遗手篆。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尉迟杯.江楼春集,用无名氏体

灯轮艳。怎蛮乡、丽景今夕欠。

鼓鼙隔岸声酸,桃李渡江春淡。无情阑槛。

拦归梦、莫越同天堑。

借消磨、剪碎珠城,登楼休说多感。

有时狼藉杯盘,真孤负雄谈,慷慨说剑。

织锦机丝,飘花烛泪,似滴临歧鲛点。

排愁去、依前销黯。酒颜半、愁多红为敛。

恨斜阳、暮角催归,一路凉飔迎靥。

形式: 词牌: 尉迟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