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甥回崇仁

万里七年艰险同,我车西去子舟东。

教儿强学先循理,嫁女随宜莫讳穷。

注就欧诗勤琢削,续成汉纪更磨砻。

乡人借问碧鸡使,万卷书中一老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们一起经历了七年的艰难困苦,你向西而去,我向东行。
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首先要遵循道理,嫁女儿时不要忌讳贫穷。
我勤奋地研读欧诗并不断修改,继续完成汉书的编纂工作。
乡亲们如果问我,就说我是碧鸡使者,藏身于万卷书籍中的老翁。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七年:指时间长。
艰险:艰难困苦。
同:一起。
我车:指诗人自己。
子舟:对方的船或交通工具。
东:东方,这里指对方的方向。
教儿:教导孩子。
强学:努力学习。
循理:遵循道理。
嫁女:出嫁女儿。
随宜:合适、顺应情况。
讳穷:忌讳贫穷。
注就:完成、撰写。
欧诗:欧洲诗歌,这里可能指西方文学。
勤琢削:勤奋修改。
续成:继续完成。
汉纪:汉书,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史书。
磨砻:磨砺、修订。
乡人:乡亲。
碧鸡使:碧鸡使者,可能指诗人自己的身份或代称。
万卷书:形容书籍众多。
老翁:年老的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者对晚辈的教诲和期望。开篇“万里七年艰险同,我车西去子舟东”表达了长者与晚辈共同经历了许多困难,尽管各自的道路不同,但都在努力前行。这两句透露出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紧接着,“教儿强学先循理,嫁女随宜莫讳穷”则是对子女的教育和婚姻安排的期望。长者希望儿子能够坚持学习,通过理解和实践道理来成就一番事业;而对于女儿,则主张应根据她的性格和条件适时嫁出去,不必过分计较贫富。

中间两句“注就欧诗勤琢削,续成汉纪更磨砻”显示了长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如欧阳修的诗文)并不断精进,同时也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先人的学术成果。

最后,“乡人借问碧鸡使,万卷书中一老翁”则是一种自谦之词。长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虽年迈,但仍沉浸于书海之中,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永无止境。

整首诗流露出长者对晚辈的关爱、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个人对学问的执着。通过这种温馨而深刻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5)

李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后期骈文作家。自幼聪明好学,喜作骈文诗词。嘉定元年(1208)中进士(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一八),初任宁乡县(今湖南宁乡)主簿。曹彦约为湖广总领时,留为幕僚。董居谊出任四川制置使时曾为属僚。先后在四川荣、眉两州任知州,后担任西南一带的漕运使,统领成都等诸路军马,以御使大夫之职负责四川(含云、贵)的军、政事务,掌八印于一身。后迁两浙运干,历任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兼直院,宝章阁待制等职。他治事果断,措施得当,僚佐无不叹服

  • 字:公甫
  • 号:梅亭
  • 籍贯:崇仁白沙(今江西省崇仁县张坊乡沙洲村附近)
  • 生卒年:1175-1245

相关古诗词

寿先生(其一)

明善堂前香矗云,诸生再拜祝庄椿。

芹香藻绿涵和气,枫老梅疏健小春。

有道可为明主佐,无毡休叹广文贫。

烹羔压酒称千寿,会看仙桃着子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闻笛

何处桓伊酒力雄,分明嚼徵更含宫。

倚楼三弄西风急,不觉梅花大半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水调歌头.寿赵茶马

万里碧鸡使,叱驭问邛崃。

枪旗有烨,川秦奔走送龙媒。

好在灵均初度,唤起长庚佳梦,霜月照金罍。

寿似武侯柏,香在草堂梅。舞娉婷,斟凿落,沃崔嵬。

神尧孙子,向来八九上三台。

挂了桑弧蓬矢,便恐彤弓秬瓒,分宝下天阶。

归赋梁园雪,试唤长卿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寿丘漕九月初三

端正九秋月,今夜始生明。

扬辉毓秀,飘然海上跨长鲸。

认得灵均初度,直用望舒为御,重耀紫枢庭。

何事乘槎使,尚藉执圭卿。合东西,瞻使节,镜中行。

腾腾渐渐,绕枝乌鹊不须惊。

太白擒胡了未,即墨降城安否,玉斧仗修成。

圆却山河影,捣药兔长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