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远公莲社,流传图画,千古声名犹在。

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西方未到,官方先到,冤我白衣吃菜。

龙华三会愿相逢,怎敢学、他家二会。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翻译

远公莲社的故事,在画中流传,千百年来名声不衰。
后世许多人继承他的遗志,直到我辈,都感到惊讶和好奇。
虽然还未亲往西方,官府的消息却先行传来,误传我过着朴素生活。
期待与龙华会上的同道相逢,我怎敢效仿他们之前的聚会方式。

注释

远公:指慧远法师,东晋时期的高僧。
莲社:佛教社团,以莲花比喻清净。
图画:指历史记载或艺术作品。
犹在:仍然存在。
继遗踪:继承前人的足迹或遗志。
失惊打怪:感到惊讶,出乎意料。
西方:这里可能指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官方:指世俗权力机构。
冤我:误解我。
白衣吃菜:形容清贫的生活。
龙华三会:佛教中的重要集会。
他家二会:指历史上其他类似的聚会。

鉴赏

这首词作是张抡的《鹊桥仙》,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古时才子佳人的缅怀,以及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自谦与幽默。开篇“远公莲社,流传图画,千古声名犹在”几句,颂扬了古代文人聚会之地的繁华和文化遗产,这里的“远公莲社”指的是古时文人的聚会地点,通过“流传图画”来形象化地表达其历史影响力。

接着,“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则显现出诗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谦。诗人认为历代才子佳人层出不穷,而自己的作品却未能承载起前人的光辉,只能做到“失惊打怪”,即偶尔有些小成绩,但并不足以和古人相比。

“西方未到,官方先到,冤我白衣吃菜”则是一种生活感慨。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于清贫生活的接受。这一句同时也带有一丝幽默感,透露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

最后,“龙华三会愿相逢,怎敢学、他家二会”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文学理想与对前贤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龙华三会”可能指的是古代某种文人的聚会,而“他家二会”则可能是对比自己所不及的高水平文学创作。

总体来说,这首《鹊桥仙》通过诗人自身的生活感受和文学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自觉与个性风貌。

收录诗词(113)

张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

不假□□□□□。□□□□,□□□□□。

□□□□□□□。□□□□□□□。

□□□□□□□。□□□□,□□□□□。

□□□□□□□。□□□□□□□。

形式:

蝶恋花

碧落浮黎光景异。琼□□□,□□□□□。

□有宝珠如黍米。天真□□□□□。

□□□□凭玉几。花雨霏霏,散入诸天□。

□□□□传妙旨。至今流演无终纪。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

前日海棠犹未破。点点胭脂,染就真珠颗。

今日重来花下坐。乱铺宫锦春无那。

剩摘繁枝簪几朵。痛惜深怜,只恐芳菲过。

醉倒何妨花底卧。不须红袖来扶我。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神仙十首

碧海沈沈西极远。闲访□□,□□□□□。

恰值群仙来阆苑。相将□□□□□。

□□□□谁得见。五彩□□,□□□□□。

□□□□□□□。人间几度□□□。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