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表明隐者对于世俗的官职和名声持有超然的态度,不以普通官员或名士自居。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冷眼相看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理。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则是说隐者的生活深居简出,不为世人所知晓,他的高远思想也不被外界理解和回应。这里的“高论”可能指诗人的哲学思考或文学创作,这些都是超越常人理解范围的。
接下来的“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描绘了隐者的居所环境,是一处与世隔绝的幽深之地。水流通向仙境般的地方,山中藏有古老传说中的神秘幽谷,这种景象不仅自然美丽,也映射出诗人追求超凡脱俗的心灵世界。
最后“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则是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再次来到自己心灵的栖息之地。在鲜花盛开的河岸边询问着渔船,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于生活的质朴和平静有着深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依恋,以及他那种淡泊明志、隐逸自适的人生态度。
不详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闺夕绮窗闭,佳人罢缝衣。
理琴开宝匣,就枕卧重帏。
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
锦衾重自煖,遮莫晓霜飞。
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
列筵邀酒伴,刻烛限诗成。
香炭金炉煖,娇弦玉指清。
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
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