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六)

欲放登高目,平冈正落晖。

穿芦时见帽,攀树每钩衣。

双阙明金爵,梁峰走翠微。

南飞数行雁,目送思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十月一日独自游览卧佛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欲放登高目”,表达了作者想要远眺的渴望,但又似乎有所犹豫或限制,营造了一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对比。接着,“平冈正落晖”一句,将视线引向远处的平缓山丘,夕阳正缓缓落下,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

“穿芦时见帽,攀树每钩衣”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与环境的互动,芦苇中偶见帽子的影子,攀爬树木时衣物被树枝勾住,这些日常的小插曲增添了生活气息,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双阙明金爵,梁峰走翠微”则转向对寺庙和周围山峰的描绘,双阙(宫殿的门楼)在金色阳光下显得格外辉煌,而远处的山峰则在翠绿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最后,“南飞数行雁,目送思依依”以南飞的大雁作为收尾,雁群的飞行引发了作者的深思,目送它们渐行渐远,心中充满了依恋与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笥河先生斋头观马贡图雨竹障子偕家药林作

东土美竹植,南邦富雨产。

我本东南人,见画豁双眼。

两年尘土燕之陲,此景那得移于斯。

先生指画语奇事,关中老兵名画师。

短衣缚裤走盘礴,雄心健腕挥淋漓。

绿云下垂天雨泣,百万箨龙浑雨立。

急涨穿根争道流,疾风捲影遮山入。

喧声恍挟惊雷奔,馀气欲扑高堂湿。

从师昔游江之干,三年看尽江南山。

无山不竹晴固好,看雨益复开心颜。

沈思各已成往境,指点忽落图中间。

吾家药林亦工竹,见之却立百回读。

平生未尝轻许人,归卧梦绕潇湘曲。

我不识尽赏以心,为引大白张清琴。

何时雨中竹里数椽屋,坐我朗诵还山吟。

形式: 古风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其一)

五载游君伯仲间,相逢笑我鬓先斑。

且倾燕市飘零酒,坐看边墙紫翠山。

彦重珠光辉日下,茂沿竹韵振江关。

思兄有句吟春草,我欲相随梦别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其二)

昨宵书札来江表,苦为离居弱季言。

只恐才名争法护,不忧文笔逊平原。

冰天作客年方绮,晏岁怀人日易翻。

早晚荐书同北上,斯人岂合久林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其三)

故人怜我顿尘中,温语频番慰寓公。

百鍊妖金空自奋,饱餐痴蠹有何功。

名心澹似幽州日,骨相寒禁易水风。

拭眼双龙起腾跃,未忧吾道竟终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