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王闿运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所作,以岳云闻笛图为题,通过描绘画面中的情景,寄寓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慨。开篇“岳云远到南横,尚书旧第风筝碎”描绘了岳云的身影远行至南方,昔日尚书府邸的风筝已残破,暗示时光流转,人事变迁。
接下来,“人生逝水,几家诗社,又兴吟事”表达了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诗歌创作的重新兴起。词人提到西蜀才子潘岳般的少年,感叹其才华虽高,却已青春不再,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惋惜。
“笑诗翁充老,龙钟自喜,浑不管,陈抟睡”中,诗人以“诗翁”自嘲,虽然老态龙钟,却仍沉浸于诗的世界,对现实的困顿毫不在意,颇有超脱之意。
下半部分,“今日法源春醉”描绘了春天醉人的景色,然而词人的心境并未完全沉浸在美景中,他询问归去的灵魂是否能留下美好的记忆。“再传弟子,比康南海,更加憔悴”表达了对后辈学人处境的忧虑,他们或许比前人更加疲惫。
最后,“来往燕台,驴背驮诗,遗篇不坠”描绘了诗人自己或他人骑驴游历,坚持创作,即使生活艰辛,诗篇也不会被遗忘。结尾处,“恨虞渊日薄,黄公垆畔,更无题字”则借典故表达对时光匆匆、无法挽留的遗憾,以及对无处题字以留念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