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谢伯子久游不归有怀》。诗中以“四愁”开篇,引出对友人谢伯子长久离家不归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广阔的天空与浩渺的江水,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挂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天际归舟曾易识”,诗人回忆起往昔与友人相聚时,那艘在天边可见的归舟,如今却难以寻觅。“江中孤屿若为登”,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现状的关切与无奈,仿佛那江中的孤岛,既是友人所在之地,也是诗人无法触及的远方。
“尚馀华表吟丁鹤”,引用了丁令威化鹤归来的典故,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早日归来、重逢相聚的期盼。“无限秋风叹季鹰”,借用晋代名士张翰(字季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忧虑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欲采汀蘋时已过,九嶷烟雾隔层层”,诗人感叹时机已逝,想要与友人共赏汀洲上的蘋花,却已错过最佳时节;同时,也暗喻了友人与自己之间的距离,如同九嶷山的烟雾,重重阻隔,难以逾越。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复杂心情,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相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