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逢勤禅德

乳岩秋日无他作,策杖层层止寥廓。

四顾有谁分野情,一点彤云起深壑。

藓石迟迟略轻踞,逢个衲僧忽骤步。

频唤回头不肯回,及至回兮眉卓竖。

阿喇喇,千里万里横该抹。咄。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秋天的乳岩上没有其他活动,我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向空旷的山峦。
环顾四周,谁能理解我的田野情怀,只见一片红云从深深的山谷升起。
苔藓覆盖的石头上我慢慢坐下,忽然遇到一个和尚快速走来。
他频频回头,却不肯回应,直到他回头时,眉头紧锁。
啊,那广阔的天地被横扫而过。哎!

注释

乳岩:形容山岩如乳般洁白。
策杖:拄着拐杖。
寥廓:空旷辽阔。
分野情:田野之情,指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彤云:红云,形容云彩颜色鲜艳。
藓石:长满苔藓的石头。
衲僧:穿着僧袍的和尚。
骤步:突然快步。
眉卓竖:眉头紧皱,表示严肃或惊讶。
阿喇喇:拟声词,形容广阔无垠。
横该抹:横扫而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诗人独自漫步在乳岩秋日,感受到大自然的寥廓与宁静。他抬头四望,无人分享这份野外的情怀,唯有深壑中升起的一片红云,增添了景色的生动与神秘。

诗人缓缓前行,遇到一位身披僧袍的僧人,他步态忽然加快。僧人似乎对诗人有所触动,频频回头,但又不愿轻易回头,直到诗人回头时,僧人的眉头紧锁,表情严肃。此时,诗人用"阿喇喇"来形容远处山脉连绵起伏的景象,仿佛被横画一笔,气势雄浑。最后以"咄"字收尾,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感叹或领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细节和与僧人的偶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以及与僧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体现了宋代理性与禅意交融的美学追求。

收录诗词(408)

释重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乌龙和尚

空岩清夜坐,藓径积深雪。

瞑目思古人,彻曙落残月。

童敲石磬寒,猿挂枯枝折。

杳杳无限情,分明向谁说。

形式: 古风

云门俱字

百草头,何太极,重与禅徒下锥刺。

云门俱字好参详,雪峰辊毬亦端的。

黛非青兮蓝一色,辰锦砂兮敢言赤。

紫罗帐里有真珠,曹溪路上生荆棘。

还会么,此时若不究根源,直向当来问弥勒。

形式: 古风

日暮游东涧(其五)

极目生晚照,蓬莱匪仙境。

钓得十二鳌,重来谢孤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

日暮游东涧(其三)

极目生晚照,幽情眷兰芷。

白蘋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