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人韵

弹冠事业耳边新,我梦何因到紫宸。

自古为仁知不富,如今学道岂忧贫。

与其鞭扑朘民髓,孰若箪瓢乐此身。

志士不忘在沟壑,不应后世便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刚刚崭露头角的仕途生涯,我的梦想为何能抵达那紫禁城的深处。
自古以来,仁德之人并不追求财富,如今我追求道义,怎会担忧贫穷。
与其榨取百姓的血汗,不如以简朴生活自得其乐。
有志之士不会忘记身处困境,未来的时代不应再无人秉持这样的精神。

注释

弹冠:指初入仕途或官职提升。
事业:指仕途或官场生涯。
紫宸:古代皇宫的代称,象征权力中心。
为仁:实行仁政。
不富:不追求物质上的富有。
学道:学习道义或儒家之道。
鞭扑:刑罚,比喻剥削或压迫。
朘民髓:榨取人民的精华(比喻剥削人民的财富)。
箪瓢:形容简朴的生活。
志士:有志向的人。
沟壑:深谷,比喻困苦的境地。
无人:没有人再具备这样的精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理想和贫富态度的思考,以及对志士坚守信念的赞扬,展现了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追求。

"弹冠事业耳边新,我梦何因到紫宸":诗人开篇便提及自己的学问事业已经是耳熟能详,并且他在梦中不知为何到了帝王的宫殿(紫宸)。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学识渊博和对权贵生活的一种向往。

"自古为仁知不富,如今学道岂忧贫":接着,诗人引用古语,表明为仁义而行通常不会导致富有,并且自己学习道德之道也不应该担心贫穷。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财富与精神追求的平衡态度。

"与其鞭扑朘民髓,孰若箪瓢乐此身":这两句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宁愿选择简朴的生活,也就是说,宁可自己过着清贫但有尊严的生活,也不愿去做那些压迫百姓、损害民心的事。这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高尚和对社会责任感。

"志士不忘在沟壑,不应后世便无人":最后两句,诗人提到有志向的人即使身处低微的位置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理想,并且希望这样的志士不会在后来的时代中消失。这是对坚守信念者的鼓励和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个人对于学问、贫富、人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有志向者能够坚持理想不动摇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次前韵寄郑悦斋

单骑冲寒发路东,只缘归计太疏空。

三年事外多闲日,一别花间几信风。

出处莫期当世合,功名要与古人同。

凭君试问真消息,应已西兴唤短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自述

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

一贫虽累我,此兴未输人。

陋巷谁为侣,寒窗不染尘。

五言盟四友,笔下顿生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舟中和叶圣予三首(其三)

江阔风帆急,潮回沙露痕。

寒林无剩叶,茅舍各成村。

雁落烟波渺,鸦归野色昏。

未知孤客棹,今夜泊谁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舟中和叶圣予三首(其二)

桐江波渐滑,霁色午方开。

香火严兰若,烟霞老钓台。

崖高微径险,水转万山回。

欲访先生裔,相从买一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