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忠烈祠

紫诰丹书出凤池,天恩此日九泉知。

生前不用封侯印,身后还看堕泪碑。

南粤祠堂供俎豆,东吴父老想旌旗。

至今部曲兰溪上,犹记当年骂贼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陶氏忠烈祠》由明代诗人许炯所作,通过描绘对陶氏忠烈祠的景仰与追忆,展现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颂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将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与后世的纪念之情交织在一起。

首句“紫诰丹书出凤池,天恩此日九泉知”以“紫诰丹书”象征朝廷的褒奖与恩赐,形象地表达了朝廷对陶氏忠烈事迹的认可与表彰,即使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受到这份荣耀。这种对比手法,强化了对忠烈精神的崇敬之情。

接着,“生前不用封侯印,身后还看堕泪碑”两句,通过对比生前与死后的不同待遇,强调了陶氏忠烈虽未在生前获得显赫的官位与荣誉,但其忠诚与牺牲精神却在死后得到了后人的铭记与哀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突出了忠烈精神的永恒价值。

“南粤祠堂供俎豆,东吴父老想旌旗”则进一步描绘了陶氏忠烈祠的场景,通过“南粤祠堂”与“东吴父老”的具体地点与人物,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与地域特色,同时也体现了陶氏忠烈事迹的广泛影响与深远意义。

最后,“至今部曲兰溪上,犹记当年骂贼时”以“部曲”指代陶氏的追随者或士兵,通过“兰溪上”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陶氏当年英勇抗敌的场景,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缅怀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氏忠烈祠的描绘与追忆,不仅赞颂了陶氏及其追随者的英勇与忠诚,也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后人应铭记历史、传承美德的呼吁。

收录诗词(110)

许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溪居

春水鸬鹚满石矶,夕阳江上钓船归。

帘垂白昼燕来晚,门掩苍苔客到稀。

风过落花红作阵,雨馀新柳绿成围。

沧洲路与尘寰隔,时有閒云伴鹤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京师晓发别诸同年

几回衣染禁城尘,万树花怜上苑春。

驴背风沙京国泪,梦中儿女故园身。

厌闻萧寺鸡声早,又见砖河柳色新。

滚滚同游俱不贱,年年尊酒送归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读余石龙公弹劾诸疏

谏垣三载侍明光,封事时闻近御床。

丹陛赤心孤捧日,黄门白简几飞霜。

一生直节汲长孺,千古高名唐子方。

鵩鸟赋成人已去,更无鸣凤在朝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春

二十四番春事忙,东君已驾欲回乡。

杜鹃枝上偏啼血,金谷楼前易断肠。

芳草有情还绊马,落花无泪可沾裳。

明年更有来时节,桃李相迎整旧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