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其六)

老僧分袂倏三年,犹记芳池跃翠泉。

新叠两山都未识,北堂引看更东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老和尚与我分别已经三年,还记得当年池塘中鱼儿跃动的绿色水波。
现在的新叠两座山我还未曾见过,他引领我去北堂,再向东边走看看。

注释

老僧:指代年长的僧人。
分袂:分离,告别。
倏:忽然,很快。
三年:过去的时间单位,表示很长一段时间。
芳池:美丽的池塘。
跃:跳跃。
翠泉:碧绿的泉水。
新叠:新近叠加的。
两山:两座山。
都未识:都没有见过。
北堂:指某个北方的房间或建筑。
引看:带领观看。
更东偏:更往东边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名为《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其六)》。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老僧分袂倏三年,犹记芳池跃翠泉。"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老僧在三年前分发袈裟的情景,并且还记得当时的美好场景——“芳池跃翐泉”。这里,“芳池”指的是充满花香的水池,而“跃翠泉”则是清澈见底、像翡翠般清新的泉水。诗人通过这两句,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新叠两山都未识,北堂引看更东偏。"

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对于新近经历的两个山头尚且不熟悉,而“北堂”一词暗示了一种向导或引领的意味,可能是指朋友或知己在带领他去新的地方探索。最后,“更东偏”表达了继续向东方偏僻的地方前进的意愿。

整首诗通过对比新旧经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不懈追求,以及与友人的情谊交织在一起。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其五)

南山好处刘家寺,门里松篁一径冲。

自有禽声喜迎客,不须知事更鸣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其四)

岭度慈云境累凉,前看湖面后看江。

诗魔半饷难调伏,除是休来却易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其三)

山腰路转涌苍蛇,山下修筠媚白沙。

正要澄江舒倦眼,莫教缘岸有人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其二)

野香别是一般风,蓦直平冈好翠松。

更许虚空画山水,细铺霞浪衬云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