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北巡途中所见的壮丽自然景观与行旅之人的辛劳。首联“大甲东西路,滩声不忍听”,开篇即以“不忍听”三字,表达了对沿途湍急河流之声的深切感受,流露出一种内心的触动与情感的共鸣。
颔联“雪涛天际白,雨岫晚来青”,运用对比手法,将“雪涛”与“雨岫”分别置于天际与地面,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雪涛之白,象征着纯净与力量;雨岫之青,则寓含生机与宁静,两者相映成趣,赋予画面以深度和层次感。
颈联“累卵深溪石,编茆远戍亭”,进一步深化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深溪中的岩石如同岌岌可危的蛋,暗示了行旅的危险与不易;而远处的戍亭,由茅草编成,虽简陋却充满边关的肃穆与坚韧。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行役者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尾联“谁非行役者,辛苦独番丁”,以设问的方式收束全诗,将个人的情感提升至普遍的人类体验之上。无论是谁,都曾或正在经历行役的辛苦,这种辛劳不仅限于眼前的行旅之人,而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无数行者的共同命运。最后一句“辛苦独番丁”,既是对特定群体的关怀,也是对所有行旅者的致敬,蕴含着对坚韧不拔、勇于前行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北巡途中美景与艰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行旅者辛劳生活的深刻体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