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王寂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梁侯的追思与悼念,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情感和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
首联“九仞终亏一篑功,想知衔愤泣幽宫”以“九仞一篑”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梁侯在历史长河中的功绩虽大,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完全实现,令人惋惜。同时,通过“衔愤泣幽宫”,描绘了梁侯在世时的愤怒与悲痛,以及死后仍难以平息的情感。
颔联“死生怒臂屈伸顷,得失奕棋翻覆中”运用比喻手法,将生死与得失比作怒臂的屈伸和棋局的翻覆,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历史进程的不可预测性。
颈联“只有松杉全晚节,不随桃李嫁春风”通过对比松杉与桃李,强调了梁侯在历史长河中的坚守与忠诚,即使在世时遭遇误解与背叛,其高尚品格依旧如松杉般挺立,不随世俗之风。
尾联“门生故吏知多少,谁致生刍奠此翁”表达了对梁侯身后无人祭奠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梁侯虽有众多门生故吏,但在世时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最后,“公初待我以国士,虽晚意少疏而恩礼未易忘也”则深情地回忆了梁侯对诗人的厚待与恩情,尽管后来有所疏远,但那份深厚的友谊与敬仰之情始终难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梁侯生前事迹的追忆与评价,展现了对忠诚与背叛、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复杂情感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