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兴寺

高户列禅房,松门到上方。

像开祇树岭,人施蜀城香。

地遍磷磷石,江移孑孑樯。

林僧语不尽,身役事梁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高大的房屋排列着禅房,松木门直通寺庙的上层。
如同祇树岭上的景象,人们献上蜀地的香火供奉。
地面布满闪烁的磷石,江面上孤单的船只摇曳。
林中的僧侣话语未尽,他们的生活却被梁王的事务牵累。

注释

高户:高大的房屋。
列:排列。
禅房:佛教修行的居所。
松门:松木门。
上方:寺庙的上层。
祇树岭:传说中的佛祖成道之地。
施:献上。
蜀城:古代蜀地。
香:香火。
地遍:遍布地面。
磷磷石:闪烁的石头。
孑孑:孤单的样子。
樯:船上的桅杆。
林僧:林中的僧侣。
语不尽:话语未完。
身役:身体被役使。
梁王:古代的君主或贵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宁静图景,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与自然之美的崇敬。"高户列禅房"一句通过高大的禅房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松门到上方"则描绘了一条通往寺庙的小径,树木参天,给人以静谧之感。

"像开祇树岭"可能是借用佛教故事中祇树的形象来比喻寺中的古树,而"人施蜀城香"则表现了信徒们对此地的敬仰与膜拜。"蜀城香"或许暗指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地遍磷磷石,江移孑孑樯"生动地描绘出了寺院周遭的自然景观:遍布的石头在阳光照射下闪烁,河流的波纹轻柔而又连绵。

最后两句"林僧语不尽,身役事梁王"则转向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历史事件的交织。"林僧语不尽"可能指的是寺中的僧侣们对佛法的无尽讨论和追求,而"身役事梁王"则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某位君主或是权贵,诗人在这里可能表达了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寺院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佛法和历史事件的暗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题后集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

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

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

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河中亭子

河擘双流岛在中,岛中亭上正南空。

蒲根旧浸临关道,沙色遥飞傍苑风。

晴见树卑知岳大,晚闻车乱觉桥通。

无穷胜事应须宿,霜白蒹葭月在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逃户

几世瞢农桑,凶年竟失乡。

朽关生湿菌,倾屋照斜阳。

雨水淹残臼,葵花压倒墙。

明时岂致此,应自负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盐铁李尚书浐州别业

鹿原阴面浐州湄,坐觉林泉逼梦思。

闲景院开花落后,湿香风好雨来时。

邻惊麦野闻雏雉,别创茅亭住老师。

备足好中还有阙,许昌军里李陵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