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陈情上太尉》由唐代诗人崔致远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与亲情之间抉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朝廷宽厚恩泽的感激之情。
首联“海内谁怜海外人,问津何处是通津。”以“海内”与“海外”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与迷茫,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在广阔的天地间,何处能找到心灵的归宿与出路?“问津”一词,既指寻求渡口,也暗含着寻求人生道路之意。
颔联“本求食禄非求利,只为荣亲不为身。”揭示了诗人入仕的根本动机并非追求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光耀父母,体现了深厚的家庭责任感和孝道观念。这一联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颈联“客路离愁江上雨,故园归梦日边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充满离愁别绪又蕴含希望的氛围。江上的雨象征着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而“故园归梦”则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憧憬。这一联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尾联“济川幸遇恩波广,愿濯凡缨十载尘。”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给予的宽广恩泽的感激之情,并表达了愿意通过十年的努力,洗去世俗的尘埃,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理想追求。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也体现了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陈情上太尉》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亲情与仕途关系的深刻思考,还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家庭的深厚情感。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