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年斸到城,满国响高名。
半寺阴常匝,邻坊景亦清。
代多无朽势,风定有馀声。
自得天然状,非同涧底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何年斸到城,满国响高名"表明寺庙的修建历史悠久,其名声远播。"半寺阴常匝,邻坊景亦清"则描写了寺院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甚至连相邻的居民区也显得格外宁静。
"代多无朽势,风定有馀声"一句,通过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界中细微声音的描绘,表达了寺院超越时光变化的永恒与宁静。最后两句"自得天然状,非同涧底生"强调了寺院环境的自然美,与世间喧嚣不同,呈现出一种天然生成、不染尘俗的境界。
诗人通过对兴善寺松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寺院的宁静与超凡脱俗,更通过这种宁静的景象,传达了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的净化。
不详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处处无烟火,人家似暂空。
晓林花落雨,寒谷鸟啼风。
故里芳洲外,残春甸服中。
谁知独西去,步步泣途穷。
独起无人见,长河夜泛时。
平芜疑自动,落月似相随。
楚外离空早,关西去已迟。
渔歌闻不绝,却轸洞庭思。
蹑险入高空,初疑势不穷。
又缘千嶂尽,还共七盘同。
下辨东流水,平随北去鸿。
天然无此道,应免患穷通。
在汉信垂功,于唐道更隆。
一川留古迹,多代仰高风。
树折巢堕鸟,阶荒草覆虫。
行人过岂少,独驻夕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