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释英的《废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荒凉的寺庙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废弃寺院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首句“白昼閒房一两僧”,点明了时间是白昼,地点是废弃寺院中的空房,只有寥寥一两僧人。这里的“閒”字,既指环境的清闲,也暗示了僧人的内心状态,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次句“山门深掩藓花青”,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环境。山门深掩,意味着寺院与外界隔绝,只有青苔在门上生长,增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野趣。这里通过“深掩”和“藓花青”两个词,不仅表现了寺院的荒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第三句“西风不管钟鱼破”,以西风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寺院的钟声和鱼鼓(佛教仪式中使用的乐器)被风吹散的情景。这里的“破”字,既可理解为声音的破碎,也可解读为对常规秩序的打破,赋予了画面一种动态感和时间流逝的意味。
最后一句“自在斜阳语塔铃”,将视角转向夕阳下的寺院,塔铃在夕阳的余晖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里的“自在”二字,不仅描绘了塔铃随风轻摆的姿态,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废弃寺院的静美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其中蕴含的禅意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