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七日宰执率百官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曰宁宗纪事(其三)

遇雨权将屋作坛,昊天神主位中閒。

吉凶异制今参用,今古殊宜亦并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遇到下雨时,就临时把屋子当作祭坛,昊天神明坐在中央的位置。
现在的仪式既有吉兆也有凶兆,古今不同的习俗都一起使用。

注释

遇雨:遇到下雨的情况。
权将:暂且、权宜之计。
屋作坛:把房屋当作祭祀的场所。
昊天:天空或上天,古代对天的尊称。
神主:神明的主位。
吉凶:吉利和不吉利。
异制:不同的规定。
今参用:现在混合使用。
今古:古今。
殊宜:特别适合。
并班:同时并列。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官员魏了翁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国家礼仪和皇室追封仪式的见解。诗中描述了在十二月二十七日,宰执(高级官员)带领百官在南郊为已故的皇帝请求庙号“宁宗”时的情景。诗人将临时搭建的屋舍作为祭祀天地神灵的坛场,表明仪式庄重而简朴,反映出当时对天意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尊重。

"遇雨权将屋作坛",这句描绘了因天气原因而在屋内设立临时祭坛的场景,显示出应对变故的灵活性和对神明的虔诚。“昊天神主位中閒”,昊天象征高远的天意,神主则指祭祀中的主要对象,强调了在风雨中仍不忘尊崇天意和先帝。

“吉凶异制今参用,今古殊宜亦并班”,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与现代礼仪制度的融合,既有遵循传统的一面,也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智慧。诗人认为,在这种特殊时刻,无论是遵循古制还是兼顾现实,都是适宜且必要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魏了翁对于礼制的严谨态度以及在变革中寻求平衡的智慧,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素养。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二十七日宰执率百官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曰宁宗纪事(其二)

礼属群趋上宰前,两郎奉册侍臣宣。

坛前拜跪升烟罢,随处群工署奏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十二月二十七日宰执率百官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曰宁宗纪事(其一)

骑至南郊晓色苍,须臾陪拜俨成行。

两班吉带罗朱紫,惟有斋官服冕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宸殿御筵即事(其七)

十七年间作外臣,重来三日齿嘉宾。

天颜不减当年泽,点检同朝共五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宸殿御筵即事(其六)

蛾眉班捲戴花回,遥望君王玉色开。

画楯诸班谢茶酒,尻高首下一声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