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舟中遣怀拟寄罗贞卿

齐桓匡天下,泱泱大国风。

束牲不歃血,美哉管氏功。

邯郸门下客,登坛自称雄。

遍歃坛中人,耳热面皆红。

三王以为罪,亦讥太史公。

碌碌随人后,无乃醉耶梦。

犹惭死舞阳,负图入秦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齐桓公与邯郸门下客的形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管仲和太史公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英雄与历史认知的独特见解。

首句“齐桓匡天下,泱泱大国风”,赞美了齐桓公在春秋时期为统一六国所做出的努力,展现了他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接着,“束牲不歃血,美哉管氏功”赞扬了管仲在齐桓公身边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他在外交和军事策略上的贡献,使得齐国能够成为诸侯中的佼佼者。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邯郸门下客,登坛自称雄。遍歃坛中人,耳热面皆红”则以讽刺的口吻描述了一个虚构或历史上存在的人物,他在某个场合自封为英雄,却因过度饮酒而失态,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权力与酒色的诱惑可能导致的荒唐行为。

“三王以为罪,亦讥太史公”部分,诗人借用了古代典故,暗示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会受到时代背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这里提及的“三王”可能是指古代的三位君主,而“太史公”则是指司马迁,他以公正的态度记录历史,但其作品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最后,“碌碌随人后,无乃醉耶梦”表达了对那些在权力游戏中盲目追随他人、最终迷失自我的人的批判,同时也反思了个人在追求权力时是否陷入了醉生梦死的状态。

“犹惭死舞阳,负图入秦宫”则引用了历史故事,暗示了即使在权力的巅峰,也难免会有遗憾和失败,如同舞阳之死,或是因错误决策导致的后果。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探讨了权力、英雄主义与历史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收录诗词(98)

许国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一诗

弱水不可渡,不但畏其深。

鸿影相经过,羽毛皆下沉。

达人明于斯,寂寞抱奇英。

晨风久不发,区区一片心。

芝兰众草中,芳气亦披襟。

高尚随时变,开怀自森森。

藉彼丝桐意,清夜万壑阴。

阴唱再三叹,萧疏不可寻。

卧龙何等人,乃作梁甫吟。

形式: 古风

寄月如詹年友

人生何必常相见,但愿此中常勿变。

前后千载一时人,但凭一块斜阳砚。

此砚磨出文斑斑,移君遥望东瀼山。

中有子美草堂址,时与白也相往还。

闻君制锦多奇趣,忆吾旧游尝一度。

山川何秀俗何淳,不比夜郎迷去路。

君今常在丹青阁,玉屏寒水湖天凿。

阁上何人共唱酬,阁下何人共婉约。

笑我淩云浦上来,夜猿一啸令心哀,所以中夜长徘徊。

巫峡巫山不可桎,仆夫舟子咸叹息。

但成一梦便随君,随君意气薄霄云。

燕市浩歌难可数,与君何处不三分。

尤忆松间一杯酒,笑尽长安轻薄友。

交情直抵峨眉巅,与君少年同白首。

形式: 古风

观奕者而为此诗

胜欣然,败可喜,我在局外聊如此。

何以胜者常欣欣,何以败者常焚焚。

何嬴何输何荣辱,大抵人情似波云。

何有以身为孤注,一指之间莫相恕。

形式: 古风

千斤行

十年前已识千斤,云有二娥都如云。

银粉铁戈人所问,昔年沈阳随步军。

衫短袖窄腰不裙,欲求甚匹难其群。

二娥相视泪成文,天子不分文武试。

庭中坠下一猿臂,是日大娥拟怜婿。

三年一试莫为二,亦有其人不得意。

生男生女何不异,翁婿如倾小肆中。

杯酒夫妇装以戎,比力平野二惊鸿。

玉笋齐曳八力弓,如堵之眼何濛濛。

不识何雌又何雄,小娥怜母怜春风。

我有一友山之东,云中方之罴与熊。

居士为媒又叶梦,五言七言媒非长。

不似姑苏阿是郎,又部传奇孙南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