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的《旅行即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与思考。
首联“东人何罪苦荒芜,西使重来感慨孤”开篇便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指出东部地区因荒芜而遭受苦难,西部使者再次来访时,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感慨,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变迁。
颔联“眼见老羸转沟壑,况闻少壮散江湖”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老弱病残者在贫困中死去,年轻力壮者则四处流浪,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动荡不安。
颈联“发仓欲矫长孺诏,赴阙须陈郑侠图”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善民生的渴望与行动。他希望能够像汉代的赵广汉那样,发放粮食救济穷人;同时,他也准备向朝廷进言,如同宋代的郑侠一样,通过绘制图卷来揭露社会问题,呼吁改革。
尾联“闻道周官弛除道,行看商雨遍郊衢”则预示着社会变革的可能。诗人听说周朝的官吏们正在清除道路上的障碍,预示着新的治理方式即将推行,商人的雨水(比喻经济活动)将遍及城乡,象征着社会活力的复苏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改革与进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