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士歌

天下大辱无过乞,忍能饿死不终日。

空瓢曲杖行复嗟,高楹厚壁他人家。

风蓬蓬,雨锸锸,夜投野庙眠枯叶。

世上艰难有此时,强颜岂是相师法。

从来诟骂多言乞,僮客受之犹噎郁。

今日同行富者孙,末年祸福谁能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乞士歌》由宋代诗人吕南公创作,深刻揭示了社会中贫富悬殊、乞讨现象的悲哀与无奈。

诗开篇即以“天下大辱无过乞”点明主题,将乞讨视为一种耻辱,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接着,“忍能饿死不终日”一句,强调了乞讨者的坚韧与尊严,他们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轻易接受施舍,体现了他们的自尊与坚持。

“空瓢曲杖行复嗟,高楹厚壁他人家”描绘了乞讨者的生活状态,他们手持空瓢和弯曲的拐杖,四处流浪,叹息着自己无法拥有温暖的居所,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这种对比鲜明的描述,进一步凸显了社会阶层的差距。

“风蓬蓬,雨锸锸,夜投野庙眠枯叶”则通过自然界的风雨,以及乞讨者夜晚投宿于荒废庙宇的情景,展现了乞讨者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还要在无人问津的角落寻找栖身之所,甚至只能睡在枯叶之上,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世上艰难有此时,强颜岂是相师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指出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时刻,乞讨者也保持着尊严,拒绝屈服,这并非应该效仿的行为,而是对社会不公的无声抗议。

最后,“从来诟骂多言乞,僮客受之犹噎郁。今日同行富者孙,末年祸福谁能必”总结了社会对乞讨者的态度,无论是被诟骂还是受到同情,都难以改变他们的处境。同时,诗人也暗示了命运的不确定性,即便是富有的后代,未来也可能面临未知的变故。

整首诗通过对乞讨者生活境遇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对社会不公提出了质疑与批判。

收录诗词(356)

吕南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关关春树莺

关关春树莺,晨哢不知久。

似欣融和景,乐得飞鸣友。

可怜天性喜朋类,肯念同群杂誉咎。

年年日暖风暄时,园林无处无芳菲。

高翔俛啄足自适,焉用戚促勤追随。

君不见花间柳下纷纭后,擘弹挥丸少年手。

蒙笼枝上惊急来,不及咿嘤已分首。

世间利害难预期,鲜少德义多奸欺。

雁奴伤损雉媒饱,侪辈岂不交倾危。

古人恶热曾吹齑,莫近王丹墓畔啼。

形式: 古风

读文冢铭

长沙进士何襟灵,辞源浩瀚如翻倾。

十五年间聚文藁,得三千纸封为茔。

自怜意气颇足惜,题作文冢仍镵铭。

富哉言章有如此,恨不尽见空传名。

吾闻人文乃儒效,用之佐治王化成。

五帝三王实推济,孔孟忧世存书经。

真儒不作世已异,文士所说非所行。

趋时治己两不振,奋笔多是图生荣。

唐文旧录二万卷,于今大半归漂零。

昌黎河东幸存显,自外寸片谁与称。

故知辞藻贵遭遇,身后纸札皆劳形。

当年不用更埋聚,伤嗟此似秦儒坑。

形式: 古风

石井大雨

云垂四山泼墨浓,风怒发屋茅遮空。

征人不安纸盖下,猛雨迸射邮亭中。

厩兵色动牵马出,惟恐摧压伤仪同。

吾衣敝薄未免湿,今夜何处还张烘。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古人

古人已往知无奈,犹被后人兴蠹颣。

前亦人焉后亦人,患自口强心不逮。

扬雄比孟必有辨,马卿慕蔺良足怪。

未充志气徒好名,醇醪岂不因糟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