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三角亭三首(其一)

茅亭独面东,想像总无同。

形出方圆外,数兼天地中。

联诗宜石鼎,讲道去尸虫。

混世当如此,宁论拙与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戏题三角亭三首(其一)》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通过描绘一个独特的三角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茅亭独面东”,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座小茅亭独立于东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高的氛围。接着,“想像总无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三角亭的独特形状和位置的无限遐想,暗示了它在视觉上的独特性,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形出方圆外,数兼天地中”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三角亭在几何形状上的创新与突破,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圆形或方形,更蕴含着宇宙万物的和谐与平衡。这里,诗人巧妙地将三角亭的形状与天地宇宙相联系,赋予了它深远的哲学意义。

“联诗宜石鼎,讲道去尸虫”则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与道德修养的追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诗作对似乎更加得宜,而探讨道德、去除心灵中的杂念,则是提升个人修为的重要途径。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精神世界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高雅追求。

最后,“混世当如此,宁论拙与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和谐最为重要,不必过分计较个人能力的高低或作品的精细程度。这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智慧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戏题三角亭三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诗人对宇宙、人生、艺术与道德的深刻反思和独到见解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自然规律的领悟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探索,展现出了一位智者的思想光辉。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戏题三角亭三首(其二)

何方问蓬岛,尘世路多岐。

独向小亭坐,还如上古时。

斜开蒋诩径,静遣季文思。

尽日看春色,萋萋薋菉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戏题三角亭三首(其三)

前后悲身世,于今记得曾。

年光何鼎鼎,人意尚棱棱。

白日依檐转,昏星傍溜澄。

惟应招总印,共此阅传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戏题草屋三首(其一)

爽垲非吾愿,结茅独傍村。

经营谋素拙,巢窟意犹存。

俗士频回驾,高僧常到门。

此中风日别,炙背有馀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戏题草屋三首(其二)

土壁须臾就,柴扉容易开。

海乡乏木石,栋宇借蒿莱。

尚恐秋风妒,应无燕雀来。

平生怀栗里,八九亦多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