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四首次百旃韵(其三)

野寺寻僧过午钟,涧声恰为小桥冲。

钩廊屐齿喧于蝶,矮竹幽房曲似蜂。

烟树隔江荒禹庙,山河残画怆徽宗。

变名何地堪逃俗,曾向皋桥托赁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郊游时所见之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野寺寻僧过午钟,涧声恰为小桥冲”,开篇即以“野寺”、“寻僧”、“过午钟”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禅意的氛围。午后钟声悠扬,似乎在召唤着归隐的僧人,而山涧的流水声恰巧与远处小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的画面。

颔联“钩廊屐齿喧于蝶,矮竹幽房曲似蜂”,进一步描绘了春日郊外的生动景象。钩廊下,行人的屐齿声与蝴蝶的翅膀振动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比蝴蝶的舞动还要热闹。而矮竹丛中,幽暗的小房间弯曲得如同蜜蜂的巢穴,既显出了竹林的幽静,又暗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颈联“烟树隔江荒禹庙,山河残画怆徽宗”,转而描绘了远方的景色。江对岸的烟树与荒废的禹庙形成对比,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而“山河残画”则可能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怆徽宗”(徽宗时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命运的感慨。

尾联“变名何地堪逃俗,曾向皋桥托赁舂”,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世俗社会中,如何找到一片净土,让心灵得以安放?“曾向皋桥托赁舂”可能是指曾经在皋桥附近借住,通过舂米这样的日常劳作来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逃避世俗、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春郊四首次百旃韵(其四)

花落晴郊舞乱英,双文小鸟叫新莺。

船从红板桥边系,人在绿杨堤上行。

携妓何须呼杜牧,持杯且复作刘伶。

衰翁不预公家事,只自酣歌过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述閒险韵十首投伯旃索和(其一)

拾橡空山友鹿麇,草衣反得傲悬鹑。

铸刀潜访眉间尺,卖药坚辞手不龟。

纸谁自春成侧理,窗梅全乳半生仁。

海滨白石多堪煮,脱粟何烦更指囷。

形式: 七言律诗

述閒险韵十首投伯旃索和(其二)

草暄二月渐飞蚊,北牖疏风面竹斤。

土甑添薪炊石髓,枯毫拓字得颜筋。

千觞牛饮卑三雅,一叶鸱夷笑伍员。

谁道贫家弦筦缺,如簧好鸟故慇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述閒险韵十首投伯旃索和(其三)

幽塍涧落故喧豗,晚斸春田得芧魁。

一入深林猿拜侣,久辞世网雉惊媒。

雷催蕉叶时供纸,雨落灯花未落煤。

欲访名山渡江去,却怜我马日虺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