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书心经为圆相赞

色何从眼,声不到耳。耳色眼声,血滴滴地。

出乎尔,反乎尔,全身不在圈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感官体验与现实认知之间的关系。"色何从眼,声不到耳",诗人提出了一种超越常规感知的现象,暗示着存在一种超脱于我们日常感官体验之外的真理或境界。"耳色眼声,血滴滴地",这种描述可能象征着在非直观的感知中,真理或本源力量的直接体验,如同血液滴落般真实而深刻。

接下来的句子"出乎尔,反乎尔",似乎在强调真理或真相的揭示往往与我们的预期相反,需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理解。"全身不在圈里",则进一步表达了真理或存在的本质可能超出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空间和形式,暗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认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奇特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感知、真理与存在的深层关系,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现象,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真理。它不仅是一首诗,更像是对人生、宇宙奥秘的一种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47)

释广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师子国相赞

十方国土中,应身何彼此。春在花,月在水。

要令当处不留情,好看翻身狮子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水石上相赞(其一)

明月下,磐石上。以心中眼,观身外相。

六根互用示慈门,无风平地生波浪。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水石上相赞(其二)

月印长江,风号万籁。随流入流,无在不在。

百千三昧一毫头,贵价精神贱价卖。

形式: 古风

鱼篮相赞

风吹两鬓萧萧起,全身已是拖泥水。

何人领取钩头意,明明不在鱼篮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