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复吟社倡和诗卷次韵二首(其二)

惆怅前贤岂后贤,百年风雅寄心诠。

倦飞野鹤春云梦,出定残僧夜月禅。

碧社撚须谁最老,青天抚掌我延缘。

鉴湖若使容归卧,支杖同寻乐事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向往与追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倦飞野鹤”、“出定残僧”、“碧社撚须”、“青天抚掌”,这些形象描绘出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

“惆怅前贤岂后贤,百年风雅寄心诠。” 开篇即以“惆怅”二字点出诗人对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提出疑问,似乎在思考前人的风雅是否仅属于过去,引人深思。接着,“百年风雅寄心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将这种风雅生活寄托于内心的愿望。

“倦飞野鹤春云梦,出定残僧夜月禅。” 这两句通过“倦飞野鹤”与“出定残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画面。野鹤在春云间飞翔,象征着自由自在;而残僧在夜月下静坐禅修,则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碧社撚须谁最老,青天抚掌我延缘。” “碧社撚须”可能是指聚集在碧社中的文人雅士,他们聚在一起,探讨学问,交流思想。“谁最老”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以及对时间的感慨。而“青天抚掌”则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场景,诗人仿佛在与天地对话,享受着自然的乐趣。

最后,“鉴湖若使容归卧,支杖同寻乐事全。” 鉴湖是诗人向往的隐居之地,他希望能在那里归隐,与友人一同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的追忆与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

顾可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惠山寺与孟无涯话别

携尊同古寺,降节憩重阴。

怅别山云起,遐思江水深。

明贤廊庙重,多病岁年侵。

空谷还来日,跫然听足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华阳洞

郁郁华阳洞,仙传直至今。

松含千岁色,云卧半山阴。

玉柱元关閟,琅函禹穴深。

鹤鸣初月上,独立阆风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王仲山宝界山庄

王子幽栖地,真能谢世缘。

湖藏深壑里,门掩半山前。

窈窕寻花径,崎岖错水田。

林亭留客坐,啜茗且挥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月潭赠夏友人

明月行中天,寒潭见露白。

寓物即成形,一过本无迹。

道人得禅心,即性定真魄。

鸢鱼浴天光,湛然随所适。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