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虞美人》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刘永济所作,其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出一种悲凉而深沉的美感。
首句“髡林平楚迷烟陌”,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髡林(光秃的树林)与平楚(平原上的树林)交织在烟雾弥漫的路上,营造出一种迷离、寂寥的氛围。接着,“水上荒荒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荒凉感,水面上的日光显得格外孤寂和荒凉,仿佛连太阳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与活力。
“登临莫自怨凋残,一角芜城犹得望中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衰败景象时的豁达与坚韧。即使身处荒废的城市一角,依然能够眺望到遥远的中原大地,这不仅是一种地理上的远望,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希望。
“何时马角乌头白,镜誓年年惜。”这两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马角乌头白,意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诗人以马角乌头白为喻,表达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镜誓年年惜,则是通过每年对着镜子许下誓言来珍惜时光,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便凭啼雁诉情衷,未必画楼知道有秋风?”这两句以啼雁的哀鸣和画楼的无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啼雁或许能感受到季节的更替,但画楼中的繁华与喧嚣却无法理解或感知到秋风的萧瑟。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世冷暖、人心隔阂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虞美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