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春来江岸雨霏霏,春去园林绿未稀。

春去春来成底事,东风原自不曾知。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送春》由明代诗人黎贞所作,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首句“春来江岸雨霏霏”,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江边细雨蒙蒙的景象,雨丝轻柔地洒落在江岸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

次句“春去园林绿未稀”,则转向描述春天离去后园林中的景象。尽管春天已逝,但绿色并未完全消散,依然在枝头、叶间蔓延,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界的永恒循环。这一句通过对比春去后的景象与春天的繁盛,突出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

接下来的“春去春来成底事”,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春天的来去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句话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思,以及对生命循环意义的探索。它让人不禁思考,季节的更迭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生命哲理。

最后一句“东风原自不曾知”以东风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无知或无常的理解。东风作为春天的象征,却似乎对季节的变化无动于衷,暗含了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与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反思。这句话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面对自然法则时的渺小感。

整体而言,《送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时间、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09)

黎贞(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应徵北上道经清溪驿

蒲帆破晓到清溪,溪上人家曙色迷。

独有幽禽知我意,野花丛里尽情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金川谩书

凤凰山下雪初消,衰草寒烟共寂寥。

何处玉人楼独倚,月明深夜听吹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过丁家桥见梅

与君疏懒十年情,梦入罗浮路几程。

今日客途重相见,岁寒风味一般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归宗寺经羲之洗砚池

藜杖轻轻白苧衣,金轮峰上立斜晖。

行从洗砚池边过,带得馀光满袖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