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辰士赵伯行之母贤而早寡伯行于予有一日之雅因丐挽章》是明代符锡所作。诗中通过“龙山”、“白日空山”、“苍松古道”等意象描绘了赵母的墓地环境,营造出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表达了对赵母高尚品德和伟大节操的敬仰之情。
“龙山逢赵子,怪问泪双行。”开篇即以“龙山”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引入,点明地点,同时通过“赵子”的遭遇引出下文对赵母的描述。“怪问泪双行”则暗示了赵子对赵母的深切怀念与哀痛,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御哀为慈母,大节凛秋霜。”这两句直接赞美赵母的品德,将她比作“慈母”,并以“大节凛秋霜”来形容其高洁的品行,如同严冬中的霜雪一般坚贞不渝,展现了赵母在逆境中坚守道德原则的勇气和毅力。
“白日空山里,苍松古道傍。”通过“白日空山”与“苍松古道”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赵母墓地的宁静与庄严,同时也暗喻了赵母如同苍松般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精神品质。
“墓碑终不朽,潜德永幽光。”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强调赵母虽已逝去,但她的美德将永远流传,如同墓碑上的文字一样不朽,其深远的影响如同幽暗中永恒的光芒,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赵母生平事迹的简略叙述和对其高尚品德的深情赞颂,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品德传承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