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飞来寺(其二)

云房有约度烟萝,支遁逍遥更几过。

点点雨花临钓石,纷纷山翠落龙磨。

仙台路杳春游少,古洞云深昼掩多。

圣世偷閒惟大睡,南山白石更谁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飞来寺的幽静与神秘,以及诗人在此寻求心灵宁静的体验。首句“云房有约度烟萝”,以“云房”象征高远的境界,“烟萝”则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飘渺,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接下来的“支遁逍遥更几过”,借用了古代高僧支遁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在自然中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点点雨花临钓石,纷纷山翠落龙磨。”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山间的景象,雨滴轻柔地落在石头上,山色在雨后的清新中更加浓郁,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雾笼罩,充满了诗意和禅意。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仙台路杳春游少,古洞云深昼掩多。”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深远的地方——仙台与古洞,暗示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探寻内心深处世界的渴望。春天的游人稀少,而古洞中的云雾却在白天里显得更加深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探索的隐喻。

最后,“圣世偷閒惟大睡,南山白石更谁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选择了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偷闲大睡”,仿佛是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净土。同时,他似乎在南山的白石旁,寻找着一种超越言语的表达方式,或许是在冥想、在沉思,又或是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另一种形式的歌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山飞来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状态,同时也蕴含了对超脱世俗、探寻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

郑金(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游阴那寺(其一)

十载重来谒上方,依稀犹似旧僧堂。

当时猿鹤如相迓,今夜随人明月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重游阴那寺(其二)

共眠一榻在山隈,去住明朝不自裁。

请看窗前松月白,早时曾向西中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小金山话别

古寺中流出,烟波四面通。

金山楼控海,石阁磴凌空。

繫艇登临处,披襟眺望雄。

斜阳催去棹,回首白云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浮邱社怀赵太史

谁辟郊原野径通,清虚时沐此堂中。

千年箓授神仙秘,一代名高太史风。

自向赤霄归玉舄,长留紫气护琳宫。

几回杖履探真诀,尺五遥瞻托暮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