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越僧岳云二首(其二)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

有树关深院,无尘到浅莎。

僧居随处好,人事出门多。

不及新春雁,年年镜水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在兰亭旧地,今日的心情如何呢?
庭院深深,树木环绕,尘埃不染浅莎之地。
僧人的居所不论何处都适宜,但人世间的事物繁多复杂。
比不上每年春天的大雁,它们年复一年映照在平静如镜的水面。

注释

兰亭:古代名胜地,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写之处。
意:心情,心境。
深院:封闭而幽深的庭院。
浅莎:浅色的莎草,形容环境清幽。
僧居:僧人的住所,指寺庙。
人事:人间世事,社会交往。
新春雁:春天归来的雁群。
镜水波:平静如镜的水面,象征宁静与永恒。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幽静寺院生活的诗,通过对兰亭旧都的讲述和今日意境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开篇“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便设定了一种遐想历史、追忆古人的情怀,同时也是一种对当下心境的自我询问。

“有树关深院,无尘到浅莎。”这里通过对寺院环境的描绘,突出了一个宁静无尘的空间特征。“有树”暗示着自然与寺院的和谐共生,而“关深院”则强调了寺院的幽深与封闭性。"无尘到浅莎"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浅莎"即草木丛生的地面,这里的"无尘"不仅形容环境的清洁,更寓意着心灵的澄明。

“僧居随处好,人事出门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侣生活的赞赏与理解。"僧居随处好"意味着僧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内心的宁静,而"人事出门多"则是对外界纷扰繁杂的人世间的一种批评,暗示了诗人对于尘世生活的超然与疏离。

“不及新春雁,年年镜水波。”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新春时节飞来的大雁与寺院中的静止镜面和水波,表达了一种超脱时光变化的宁静感受。"不及新春雁"可能是因为寺院中没有那些象征着信息传递的大雁,更添了一份孤寂与幽深。而"年年镜水波"则形容了时间在宁静环境中的流逝,"镜水"喻指心灵的清澈,而"波"则是对时间流动的生动描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亭旧都寺院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对僧侣生活的一种赞美。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赠楚云上人

松根满苔石,尽日闭禅关。

有伴年年月,无家处处山。

烟波五湖远,瓶屦一身闲。

岳寺蕙兰晚,几时幽鸟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赠蜀府将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僧云栖

麈尾与筇杖,几年离石坛。

梵馀林雪厚,棋罢岳钟残。

开卷喜先悟,漱瓶知早寒。

衡阳寺前雁,今日到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抚事如神遇,临风独涕零。

墓平春草绿,碑折古苔青。

圭玉埋英气,山河孕炳灵。

发言惊辨囿,撝翰动文星。

蕴策期干世,持权欲反经。

激扬思壮志,流落叹颓龄。

恶木人皆息,贪泉我独醒。

轮辕无匠石,刀几有庖丁。

碌碌迷藏器,规规守挈瓶。

愤容凌鼎镬,公议动朝廷。

故国将辞宠,危邦竟缓刑。

钝工磨白璧,凡石砺青萍。

揭日昭东夏,抟风滞北溟。

后尘遵轨辙,前席咏仪型。

木秀当忧悴,弦伤不底宁。

矜誇遭斥鴳,光彩困飞萤。

白羽留谈柄,清风袭德馨。

鸾凰婴雪刃,狼虎犯云屏。

兰蕙荒遗址,榛芜蔽旧坰。

轘辕近沂水,何事恋明庭。

形式: 排律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