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呈汉阳使君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大别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势峭拔,高耸入云。阔别十年今又与其重逢,景色清丽如故。想起汉阳使君,他身穿羊裘,拄着拐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千仞群山,一轮弯月,湖水清澈,楼阁倒映。
十年的岁月,仿佛一枕黄粱梦,还未察觉,岁月已匆匆而过。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头相互追逐,健步如飞。畅饮美酒,评谈千古,感叹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泪雨难收。现在谁作鹦鹉赋?壮志未酬,只有满腔遗恨。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长调。
又名《元会曲》《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
此体上片九句,下片十句,共九十五字,平韵。
鲒碕狂客:代指汉阳使君。
古代有以籍贯称人的习惯。
杖策拥羊裘:《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隐士严光“披羊裘钓泽中”。
觞: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
鹦鹉:东汉末年祢衡不为曹操所容,后来终为黄祖杀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词人王以宁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二》。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情深厚和怀旧之情的复杂情感。

开篇“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用鲜明的笔触描绘出与知己朋友分别的场景,以及心中对远方西州的向往。紧接着,“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眵”透露出作者对于久违重逢之情谊的珍视和怀念,那个“秀色”的友人,经过十年的时光流转,仍旧保持着当年的风采。

“常记鲒埼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一句,则是回忆起与那位狂放不羁的朋友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他们共同登上高楼,赏雪景,穿着羊皮大衣,手持拐杖和策马棒,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面,月亮从山峦间缓缓升起,映照在清澈的湖水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表达了作者对于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无奈。黄粱,即黄米,是古代贵族食用的佳肴,而这里却用来比喻美好的梦境,但这个梦境尚未醒来,却已是多次秋风过后的时光流逝。

“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则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在一起徜徉山水之情,那种不期而遇的机缘,以及追随对方在碧绿的山巅上奔跑的欢快场景。

“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是对往昔英雄事迹的一种感慨。作者与友人共同举杯,对着月亮和星辰,怀念那些已逝的英雄时代,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而今朝只剩下冰冷的遗骨,不禁潸然泪下。

最后,“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则是对诗词艺术的一种自嘲。作者自比为鹦鹉,即古代传说中会模仿人语的鸟类,用来形容自己在诗词创作上的局限和无奈,以及心中对于无法完全表达的遗憾和哀愁。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对友情深挚以及怀旧之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意象。

收录诗词(34)

王以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 生卒年:约1090年--1146年

相关古诗词

好事近(其二)

白石读书房,世有斗南人杰。

一段素襟清韵,似玉壶冰雪。

仙家赤酒荐交梨,道眼况超越。

来往十州三岛,跨一轮新月。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好事近(其一)

诗客少微家,世有斗南人杰。

一段素襟清韵,似玉壶冰雪。

怀中卿相饱经纶,况是好时节。

我有太平歌颂,待形容贤业。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庆双椿/浣溪沙.汪周佐夫妇五月六日同生

问政山头景气嘉。仙家绿酒荐菖芽。

仙郎玉女共乘槎。

学士文章舒锦绣,夫人冠帔烂云霞。

寿香来是道人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念奴娇(其二)

云收天碧。渐风高露冷,群喧初寂。

远浦归舟荒渡口,搴篷横棹堤侧。

一带澄江,十分蟾影,千里寒光白。

襟怀迎爽,有人独步携策。

遥想帘卷琼楼,凭阑凝望,此意知何极。

声断秦箫双凤驾,凌厉飞仙同籍。

问汉乘槎,采珠临海,往事空踪迹。

莫辞吟赏,终宵清景难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