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十三)

嗟尔游宦人,弥年住京阙。

尽室寄东南,一朝闻贼发。

道路已不通,音书多断绝。

朔风满长安,日夜成华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宦之人,在京城长期居住后,因战乱被迫离开,与家人分离的悲苦心情。诗中通过“尽室寄东南”表达了主人公将全家寄居在东南地区,而自己则因战乱不得不离开,突显了离别之痛。“一朝闻贼发”则点明了战乱突然爆发的背景,使得原本平静的生活瞬间陷入动荡。

“道路已不通,音书多断绝”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导致的交通阻隔和通讯中断,让主人公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的渠道,增添了无尽的忧虑和思念。接着,“朔风满长安,日夜成华发”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心境的变化,朔风凛冽,长安城内寒风四起,主人公在战乱的阴影下,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愁思渐浓,白发丛生,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战争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心理创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2)

左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时以诗文闻名台州。早岁从事举子业,后以为此不足为学,弃去,终身未仕

  • 号:委羽居士
  • 籍贯:黄岩县(今浙江黄岩区)城东永宁山下
  • 生卒年:?~约1142

相关古诗词

会侄书

忆昨宣和末,群凶聚韦羌。

一朝逻巡尉,州县皆皇皇。

居民弃家走,元稚纷抢攘。

我时遭劫逐,与子空相望。

及兹建炎始,叛卒起钱塘。

初闻杀长吏,寻亦及冠裳。

死者不为怪,生者反异常。

子在贼围中,不知存与亡。

出处虽异域,阽危多备尝。

骨肉非不亲,患难各自当。

回思见贼日,岂谓免杀伤。

安知出深壁,犹得还故乡。

争言不死状,失声惊四旁。

馀生偶然遂,万事皆可忘。

会我试新秫,放怀坐中堂。

庭梧露舛碧,砌菊风催黄。

年华意未晚,蟋蟀已近床。

对此复何待,五觞至十觞。

歌声咽寒月,舞袖破夜霜。

岂无少年态,一醉乃尔狂。

此徒为酒使,酒力安得长。

灯影照鬓发,百忧在中肠。

干戈时未息,盗贼势益张。

与子归何处,相看两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僧归天台

还寻流水去,水极到天台。

时把碧云句,寄将黄叶来。

石门高赚雪,溪坞曲藏梅。

贪看故山色,不知春已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齐上人游方

往究一乘去,期明诸祖灯。

远山衔落日,空谷响残冰。

离物心无染,谈经义有凭。

世人多顶礼,为是右桥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崇教寺

只把山为界,红尘自此分。

竹窗吟听雪,苔石坐看云。

意静诗先到,心清道自闻。

深惭王许辈,猿鹤旧同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