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怪木竹石图景。开篇以“大星堕地光如日”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夜空中一颗巨大的陨石坠落,其光芒如同太阳般耀眼,瞬间照亮了大地。接着,“一夜海风吹作石”,描述了这颗陨石在海风的吹拂下,逐渐凝固成石,成为了一件自然界的奇观。
“精卫魂惊不敢窥,留待娲皇补天极。”这里运用了精卫填海和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象征着这颗陨石虽巨大,但仍有待于天地间的伟力去处理或利用。接下来的几句“石傍老树枯槎枒,古藤屈曲悬脩蛇”,描绘了岩石旁的老树枯萎,古藤缠绕,形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鹧鸪踏翻黄竹叶,翡翠啄破苍苔花”,通过鹧鸪和翡翠鸟的行为,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机勃勃。而“千年丑怪何人识,老刚胸次真奇特”,则表达了对这幅图中独特景象的赞叹,以及对创造者的艺术才华的肯定。
“兴来掀倒墨池波,鬼迹神踪不能匿”,诗人想象自己在创作时的激情,仿佛能掀起墨池的波澜,连鬼神的踪迹也无法隐藏,体现了艺术家创作时的灵感与力量。
“生绡飒飒摇秋飔,古色惨淡寒无姿”,描绘了画布上秋风摇曳,色彩古朴而略带寒意,营造出一种深沉而静谧的氛围。
“天吴拔断蛟龙尾,月露洗出珊瑚枝”,通过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拔断蛟龙尾,月光洗净珊瑚枝的想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神秘与美丽。
“张公好古耽清赏,狂客题诗真技痒”,提到张公(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其他欣赏者)对古物的喜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创作时的冲动。
最后,“冥驱万象入毫端,便觉箫韶画中响”,表达了艺术家将宇宙万物凝聚于笔端,使得画中仿佛回荡着美妙的音乐,达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琅玕有实石可栖,赤霄灵翮来何迟”,通过琅玕(一种美玉)与天空中的灵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
“按图为君三叹息,碧雨打门风捲席”,诗人感慨于画作的精美,连叹三声,并想象着碧雨打在门上,风卷席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怪木竹石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艺术之妙以及诗人对美的追求与赞叹,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