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吴居安入开善四首(其二)宿省轩

夜空合一寂,扰扰息万劳。

幽怀耿不寐,孤灯侧残膏。

稍知山雨来,声在横林高。

凄然却成梦,梦泛秋江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夜晚的天空宁静而深邃,世间万物的喧嚣都已平息。
我内心深处难以平静,独对孤灯,油已快尽。
隐约听到山雨将至,它的声音在密林间回荡升高。
我凄凉地陷入梦境,梦中乘舟在秋江上随波涛起伏。

注释

夜空:宁静的夜幕。
合一:融为一体。
寂:寂静。
扰扰:纷乱嘈杂。
息:停止。
幽怀:深藏在心中的情感。
耿:不安宁。
不寐:无法入睡。
孤灯:独自一盏灯。
侧:旁边。
残膏:即将燃尽的灯油。
稍知:隐约察觉到。
山雨:山间的雨。
来:来临。
声:声音。
横林:横跨树林。
高:高亢。
凄然:凄凉的样子。
却:反而。
成梦:陷入梦境。
梦泛:在梦中航行。
秋江涛:秋天江上的波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和寂寞。"夜空合一寂,扰扰息万劳"表达了夜幕降临后世界归于沉寐,而心中却仍有无尽的烦恼。

"幽怀耿不寐,孤灯侧残膏"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不安,连梦境都无法得到完全的释放。孤独的灯光照亮了夜晚,也映出了诗人的愁绪和沉思。

接下来的"稍知山雨来,声在横林高"则是对外界自然景象的描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山雨,以及其在远处林间回响的声音,这里的“稍知”表达了一种淡淡的预感或期待。

最后,"凄然却成梦,梦泛秋江涛"则是诗人对自己所处境况的一种无奈和放弃。即便是在梦中,也无法摆脱现实带来的凄凉,而只能随着梦境漂流于秋夜的江水之上。

整首诗通过静谧、孤独与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对远方山雨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无法逃避时所表现出的无奈情怀。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同吴居安入开善四首(其一)游松庵

虚廊附山翔,泉声小庵闭。

斋馀恣行遨,剥啄忻屡至。

午阴遇兰芳,夕照坐松吹。

徜徉无所为,聊尽今日意。

形式: 古风

同汪正夫行夫望鄱江

夜梦鄱江清,晓踏鄱阳县。

云涛著眼新,还疑梦中见。

寒声彭蠡合,冻色庐峰现。

时方冬气深,水缩川原变。

连沙突堆阜,派港分组练。

萧萧蓬鬓风,瑟瑟葭丛霰。

奇观信幽绝,领略殊未遍。

何当烟艇高,载我行镜面。

二难今胜流,爱客移清燕。

饮酣生泰和,语妙融交战。

衰迟百不堪,一快天与便。

回筇晚霁中,路压沧浪转。

波光似留人,随裾荡华绚。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同范智闻五月十四日夜赏月

微风净郊原,暮色含清夏。

层巅月欲上,烱烱木叶罅。

丰姿一发亏,爽气千毫射。

流光不著地,黄抹溪西舍。

翩然释峤飞,云浪鳞鳞化。

常恐螺髻青,失此骊珠挂。

奇观天所吝,老眼得屡借。

不嫌神太清,跣立高梧下。

故人肯留连,一笑偶良夜。

浊醪勿虚杯,庭缟醉可藉。

形式: 古风

同胡原仲吴公路游清湍亭赋诗得流字

出山曾几时,桂露飒已秋。

兴来任两屐,散此默默忧。

岚光近仍灭,鸟语静忽流。

新亭迥临危,急涧循岩陬。

上有独树荫,下有鸣湍幽。

长飙一振荡,俯仰闻飕飗。

平生尘累心,净尽迥此游。

徘徊啸咏发,瞻眺穷林丘。

天寒云已归,山好客自留。

悠然百不知,日月过则休。

人生乐在我,何必遂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