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上都》由元末明初的梵琦所作,描绘了上都的壮丽景象与历史变迁,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首联“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开篇即展现上都作为王畿之地的辽阔与四季如春的美景,暗示其作为皇家领地的独特地位和自然环境的优越。
颔联“苜蓿能肥马,葡萄不醉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苜蓿肥马”象征上都丰富的物产资源,能够滋养国家的骏马;而“葡萄不醉人”则暗喻上都的繁荣与和平,没有外来的侵扰,人民生活安定,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稳定。
颈联“衮衣明日月,关塞绝风尘”进一步描绘了上都作为国家象征的光辉与安全,衮衣代表皇帝的服饰,日月象征帝王的权威,关塞则是边防要地,此句表达了上都作为国家心脏的安全与荣耀,以及对外部威胁的隔绝。
尾联“古有官名谏,今无事可陈”则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对比古代谏官的存在与现今的无事可谏,暗示了政治环境的变化,或许意味着权力的集中或社会的相对平静,也可能是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一种隐晦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对比,展现了上都的自然之美、国家之盛和政治之变,既有对美好景象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