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桃川次丙子冬韵(其一)

尘踪何处探仙源,晚共渔翁得细论。

满地野花桃树少,半山烟雨洞阴繁。

轮蹄影络东西路,鸡犬声闻远近村。

更愿年登薄徵赋,人人温饱即君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仙源之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尘踪何处探仙源”,开篇便以一种探寻未知的神秘感引入,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晚共渔翁得细论”一句,将诗人与一位渔翁的对话融入其中,通过日常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

“满地野花桃树少,半山烟雨洞阴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地面野花稀疏、桃树不多的景象,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山间烟雨迷蒙、洞穴幽深的氛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意境。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轮蹄影络东西路,鸡犬声闻远近村”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局部的自然景观转向了乡村的生活图景。车马的痕迹交织在东西路上,鸡鸣犬吠的声音回荡在远近的村落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既体现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也蕴含了诗人对平凡生活之美的欣赏。

最后,“更愿年登薄徵赋,人人温饱即君恩”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深切愿望。他希望年成丰收,赋税轻薄,让每个人都能过上温饱的生活,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关怀,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和谐的期盼,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15)

陈洪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桃川次丙子冬韵(其二)

俗虑暂抛尘鞅外,閒情聊寄翠微间。

有无仙迹在何处,今古人家住此山。

水咽笙簧归石洞,云连屏障倚江湾。

花飞片片随游躅,莫怪豪唫带月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山塘道中用韵

碧树苍厓入径斜,隔溪烟火有人家。

山村日暝行犹远,花坞春深兴转加。

野叟引泉频灌药,园丁烧笋惯供茶。

驱驰不尽忧时恨,却笑年来两鬓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镇远行院有怀

三楚山川此地穷,夜郎西望古南中。

百年治教衣冠变,万国梯航道里通。

芳草郊坰春意蔼,古槐庭院午阴丛。

江天渺渺风烟静,摧廓应怀范老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渡崇安江奉怀黄山都宪公

兵火频年巳可怜,今来江浒有渔船。

穷猿远度藤萝月,小犊深耕桑柘烟。

喜听虞廷初振旅,犹闻范老旧筹边。

几回虎帐论心处,坐我春风玉树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