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感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子麟所作。诗中以修竹为喻,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修竹绿猗猗”,描绘出修长翠绿的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萧疏亦淡宕”一句,既描述了竹叶稀疏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中虚节弥坚,不卑亦不亢”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竹子的中空而坚韧的特质与人的内在品质相联系,表达了作者对人格独立、内心坚定而不失谦逊的态度的赞美。
“心视桃李姿,秾郁非所望”则通过对比,将竹子与桃李的繁花似锦进行对照,强调了竹子虽不追求艳丽,却以其独特的气质和坚韧的品格赢得了作者的欣赏。
“造物本无心,赋畀各有当”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公正与客观,万物各得其所,无需羡慕他人,只需坚守自我。
“春华几时荣,秋霜忽凋丧”描绘了自然界中生命短暂、四季更迭的规律,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郁郁几寒期,松柏情相况”以松柏作为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其与松柏相似的精神品质。
最后,“不愿众人知,惟期幽人访”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无人知晓的深山幽谷中,与志同道合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高洁的心愿。
“岂不羡繁华,零落恐滋怅”则点明了诗人对繁华与零落的双重情感,既欣赏世间的繁华,又对生命的易逝感到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修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体现了其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