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用怨头白,用时头转黑。

未用暂幽閒,用时何逼迫。

须臾索我风雷惊,明时用我致太平。

君子用我流芳名,鬼神见我俱潜形。

五经文字传今古,苍颉由来知我苦。

十万雄兵我解和,那用敲金兼击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笔》是明代文学家解缙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文人墨客对笔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见解。

首句“未用怨头白,用时头转黑”,以笔头的颜色变化来象征文人的命运起伏。未被使用时,笔头如同白发老人,饱经沧桑;一旦投入创作,笔头便如黑发青年,充满活力与激情。这种对比鲜明的描述,既体现了作者对笔的深情厚意,也暗含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接着,“未用暂幽閒,用时何逼迫”进一步阐述了笔在不同境遇下的状态。未被使用时,笔可以暂时享受宁静与悠闲;而一旦被使用,便面临着紧迫与压力。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笔的状态,也隐喻了人生的忙碌与挑战。

“须臾索我风雷惊,明时用我致太平”则表达了笔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在短暂的时间内,笔能激发出惊人的力量,如同风雷交加,为社会带来变革与和平。这不仅是对笔的赞美,也是对文人墨客在历史洪流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肯定。

“君子用我流芳名,鬼神见我俱潜形”进一步强调了笔在道德与精神层面的力量。君子通过笔留下美名,连鬼神都为之敬畏,不敢显现。这不仅是对笔的崇高评价,也是对高尚人格的颂扬。

“五经文字传今古,苍颉由来知我苦”则将笔与古代伟大的文字创造者苍颉相提并论,强调了笔在传承文化、记录历史方面的重要性。五经的文字跨越时空,流传至今,这背后凝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血与辛劳。

最后,“十万雄兵我解和,那用敲金兼击鼓”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笔在解决纷争、促进和谐方面的巨大作用。即使面对十万雄兵般的复杂局面,笔也能化解矛盾,无需借助武力或喧嚣的鼓声。

综上所述,《笔》一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笔在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道德、文化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87)

解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缙绅,、喜易,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 字:大绅
  • 号:春雨
  • 籍贯: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
  • 生卒年:1369年-1415年

相关古诗词

北方黑帝驱松使,松使嘘烟满天地。

神工幻作元霜飞,一敛捣成乌玉剂。

脑麝匀胶香屑屑,巧制如琴复如月。

休论价值重如金,贵在玉堂堂上列。

出处相同毛与楮,生也同生死同死。

结邻好个石乡侯,亲我更亲二君子。

天池共沐恩波惯,彩凤龙光几璀璨。

五经载道孰为先,匪我传来那得见。

形式: 古风

我家住在端溪里,窈窕白云最深处。

吾宗骨肉徒纷纭,惟我幸为明时器。

瑜麋见我性质实,俾我日里相摩擦。

毛颖先生常似渴,一插池中水将绝。

玉堂金马许多人,惟尔三子情最亲。

爱我坚心磨不磷,案头长立待君恩。

形式: 古风

水滴

月窟一蟾蜍,变化何所之。

秀拔三峰峦,更蟠两蛟螭。

或化北海鱼,或变南山鹿。

长河与百川,一插归吾腹。

须臾噀出云烟起,濡毫细写龙鸾字。

笔底回春有生意,能使云行兼雨施。

形式: 古风

寄周吉士

青原白鹭城迢迢,下有文水明珠桥。

闾阎扑地钟鼎食,多是先朝旧宦僚。

周家双井名最久,华萼堂深介眉寿。

天章奎画动星躔,大册高文垂宇宙。

昔人作郡多仁恩,耄倪卧辙留攀辕。

遂令奕世有家族,千百里内棠阴连。

白沙翠竹槎溪上,别墅山泉恣幽赏。

百年嘉庆毓英贤,二十青春登虎榜。

凤凰池上忽相逢,却忆垂髫欢爱同。

风波萍梗荡离合,日月梦寐随西东。

禾川送别情何及,龙田立马看山色。

对月高歌共扣舷,簸荡元潭老蛟窟。

画船晓发清江湄,望望庭闱思欲飞。

平原绿野有真趣,西洞溪桥劳梦思。

前年重会箕山下,独鹤孤琴暂潇洒。

当时霜雪遍郊原,但见青松与桐槚。

愿君且保金石姿,岸芷汀兰堪佩携。

与尔重寻旧时约,青山白首同游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