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朋所作的《杂诗》。诗中描绘了文人墨客在沉寂的文坛上,感叹时光流逝,春日美景转瞬即逝的感慨。诗人将自己比作被遗忘在北门的文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与赏识,内心充满了忧思和忧虑。
“陆沉翰墨场”,开篇便点明了诗人的处境,他仿佛置身于一个无人问津的文坛,如同沉没于深海的船只,无人知晓其存在。“春事忽云莫”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春天的美好景象仿佛一眨眼就消失了,让人感到无奈和遗憾。
接着,“文字森在眼,回首不长顾”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眼中文字的繁多,却无法回头再看一眼,隐喻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矛盾的心情,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过去的留恋。
“弃置在北门,以写忧思虑”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自我放逐状态,他选择远离喧嚣,独自面对内心的忧愁与思考。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最后,“春水泱莽浮,上有桃李树”描绘了一幅春水荡漾、桃李花开的画面,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希望。然而,“安得酒如江,毕竟醉烟雾”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借酒浇愁,但最终只能在烟雾中迷失自我的无奈。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社会与人性问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